細菌感染的診斷
一、檢測細菌或其抗原(一)直接涂片顯微鏡檢查自病人標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鏡檢是簡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標本作直接檢查需考慮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可能存在的細菌數量。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顯示在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有診斷價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見典型的桿菌有時可有異染顆粒,也有參考診斷價值。結核患者痰直接或濃集后,涂片抗酸染色檢出結核桿菌有診斷價值。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利用免疫熒光或酶標記抗體染色鏡檢方法進行快速診斷,如糞例中的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等,可用這種技術檢出。(二)培養大多數病菌的形態與染色并無特征,因此需用培養方法來分離與鑒定細菌。雖然這一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但比較可靠。此外,只有通過這一方法才能獲得細菌的純培養,可用于做藥敏試驗或毒力試驗。應根據不同細菌需要的營養、生長條件(如厭氧或CO2)、菌落生長特征來初步識別細菌。如溶血性鏈球菌需在血瓊脂平板上生長,菌落小而透明,菌落周圍有完全溶血......閱讀全文
如何預防細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勤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公共物品、動物或病人后。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健康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這有助于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細菌感染。 充足的睡眠:保證每晚7-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
血清C反應蛋白在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診斷...
血清C反應蛋白在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健康人血清濃度很低(
治療細菌感染的新思路
艱難梭菌引發的感染在臨床上頗難對付,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含有硒元素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有有效治療這一類疾病。有趣的是,這種化合物并不像抗生素那樣直接殺死細菌,而是使得細菌分泌的毒素失去效力。?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又稱難辨棱狀芽孢桿菌,能夠引發偽膜性結腸炎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介紹
所謂逆行性細菌感染是指細菌由尿道口往上進入泌尿系統,經由尿道到膀胱甚至進入腎臟或副睪丸、前列腺。大部份的細菌都來自腸道,尤以大腸桿菌(E.Coli)最常見。門診泌尿道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約1:8),這是因為女性尿道較短(約3-4cm),且開口和陰道及肛門相當接近,因此細菌容易因不良的衛生習慣或
逆行性細菌感染的檢查
1、仔細詢問相關病史。 2、進行物理檢查,同時有需要進行細菌的培養實驗,并結合相關的器械檢查,綜合考慮患者的癥狀后作出最合適的診斷。
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的介紹
針對超級細菌的流行趨勢,研發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療手段迫在眉睫。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周期長,且細菌耐藥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新藥的研發速度。而疫苗接種在人類健康史上對于控制嚴重致病菌的感染、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異性疫苗將從源頭上控制超級細菌的傳播與感染。
關于細菌感染的病因介紹
人體因素 當皮膚粘膜有破損或發生化膿性炎癥時,細菌則容易侵入體內; 人體的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兩種,后者又可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不能充分發揮其吞噬殺滅細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細菌量較少,致病力不強也能引起感染;條件致病菌所引起的醫源性感
關于細菌感染的檢查介紹
一,病原菌檢測 (一)標本 標本的采集與送檢原則 ⒈區別取材: 根據不同病原菌在機體內的分布和排出部位,采取不同的標本.盡量采取病變明顯部位的材料. 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標本被污染:無菌取材,防止雜菌污染. ⒊妥善處理:標本采集應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 ⒋盡快送檢:標本必須新鮮,采集后盡
關于細菌感染的治療介紹
一般和對癥治療: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病原治療。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應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殺菌劑為主;一般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多自靜脈給藥;首次劑量宜偏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何區分
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臨床當中的區別很明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百姓可能不太了解這兩者的區別,因為它們的臨床表現都差不多,如發燒、咳嗽、肺炎等。另外可以通過臨床檢查區分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比如血常規檢查,細菌感染大部分會出現血象升高,即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表明身體有炎癥,這是細菌感染的一個最主要
厭氧菌感染的診斷
綜合臨床和細菌學檢查的某些特點可考慮本病的診斷。1.臨床提示某些特征(1)任何可有厭氧菌寄殖的黏膜面如結腸、陰道和口咽部的感染。(2)分泌物具典型的腐臭,但無此臭味者尚不能排除,因半數的病例可無此氣味。(3)存在組織嚴重壞死、膿腫、筋膜炎或壞疽。(4)病變組織或滲出物中有氣體。(5)常規血液(需氧)
HIV感染的診斷
檢測HIV感染者體液中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應用,其中抗體檢測尤普通。但HIv P24抗原和病毒基因的測定,在HIV感染檢測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視。 (一)抗體檢測 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試驗(IFA)。ELISA用去污劑裂解HIV或感染細胞
蛔蟲感染的診斷
自患者糞便中檢查出蟲卵,即可確診。對糞便中查不到蟲卵,而臨床表現疑似蛔蟲病者,可用驅蟲治療性診斷,根據患者排出蟲體的形態進行鑒別。疑為肺蛔癥或蛔蟲幼蟲引起的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檢查痰中蛔蚴確診。
古細菌會感染人類
新華社電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腦脊髓炎患者體內感染了古細菌。這是醫學界首次發現古細菌能感染人類。這一發現有望幫助人們弄清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和炎癥的原因。 在深海的火山口、陸地的熱泉以及鹽堿湖等生命難以生存的地方,卻生活著一群鮮為人知的古怪微生物——古細菌。它們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是地球
如何檢測感染細菌數目
自從1673年列文虎克用他自己制造的顯微鏡觀察到了被他稱為“小動物animalcules”的微生物世界之后,生物學進入了微生物階段。這些微小的動物具有如此驚人的多樣性,無論是人體腸道,還是海底世界都充斥著它們的身影,但在此后有了DNA的跨時代發現,微生物就不再是研究的寵兒了,不過依然有不少科學家
怎樣預防超級細菌感染?
超級細菌與曾經大規模暴發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樣,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以在人-人、人-動物之間傳遞。超級細菌引起的是細菌感染,不是傳染病,而且一般發生在醫院里,雖然它耐藥性強,但致病力并不強。WHO建議勤洗手為一種防止傳染的措施。
L型細菌及其感染
L型(L菌)早就發現了,只是直到近20多年來由于不斷地改善,才對L菌及其感染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有關的報道才越來越多,其所致的病種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據國內擬診敗血癥的萬余例一般培養的結果,有細菌生長者僅占17.8%~18.4%,即使診斷為菌血癥者,細菌培養陽性者也僅占42%,膿汁培養陰性者達到2
支原體感染和細菌感染是不是隱性感染?
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細胞。它是一種比病毒大、比細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們的突出特點是沒有細胞壁。因而細胞柔軟,形態多變,具有高度多形性。在電鏡下觀察支原體細胞,可見具有細胞膜,細胞內有核糖體、RNA和環狀DNA。支原體廣泛存在于土壤、污水、昆蟲、脊椎動物及人體
感染CRP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CRP在細菌感染發生后6~8h即開始升高,24~48h達到高峰,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驟下降,一周內可恢復正常。CRP在病毒感染時無顯著升高。革蘭陰性感染:可發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時高達 500 mg/L。革蘭陽性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應,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病毒感染:
細菌感染的血清學試驗
血清學試驗指在體外用已知抗體(或抗原 ?)檢測抗原(或抗體),是臨床細菌性疾病診斷和病原菌鑒定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清學試驗可分為血清學鑒定和血清學診斷兩部分。用已知抗體(即含特異抗體的免疫血清或單克隆抗體等)檢測標本中或分離培養物中未知細菌的種、型或細菌抗原,稱為血清學鑒定;而用已知細菌或特異性抗原檢
細菌感染類型的特點如何區分?
(1)隱性感染:機體損害輕微,臨床癥狀不出現或不明顯。 (2)顯性感染:機體受到嚴重的損害,出現明顯臨床癥狀和體征者。 根據感染的部位和性質可分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又可分為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和毒血癥。 (3)帶菌狀態:是感染后機體內的病原菌未及時清除,而在體內繼續保持一段時
關于尿路細菌感染的基本介紹
正常的泌尿道是無菌的,抵制細菌聚集生長。然而,尿路感染是各個年齡組中最常見的細菌感染。 革蘭氏陰性需氧細菌(表227-1)引發絕大多數的細菌性尿路感染。少數尿路感染是血源性獲得的,而約95%出現在當細菌從帶菌陰道入口和尿道上行至膀胱,如果發生急性非復雜性腎盂腎炎,上沿輸尿管直至腎臟。大腸桿菌是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魚群樣運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治療
1.對癥治療 腹瀉伴有嘔吐或腹痛劇烈者,可予阿托品類藥物,但慎用或禁用阿片制劑,因其能強烈抑制腸蠕動,使腸毒素易被吸收而加重中毒或誘發中毒性巨結腸。也有主張使用腸黏膜保護制劑如思密達等,可吸附病原菌和毒素,并能通過與腸道黏液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增強黏液屏障,以防御病原菌的侵入。另外小檗堿(黃連素
細菌感染免疫檢測的概述
細菌感染免疫檢測指在體外用已知抗體(或抗原)檢測抗原(或抗體),是臨床細菌性疾病診斷和病原菌鑒定的重要手段之一。用已知抗體(即含特異抗體的免疫血清或單克隆抗體等)檢測標本中或分離培養物中未知細菌的種、型或細菌抗原。或者用已知細菌或特異性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的動態變化,作為某些感
關于細菌感染的解釋內容介紹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傷口或體內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煩躁、四肢厥冷及紫紺、脈細速、呼吸增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病因
常見細菌有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大腸埃希菌、彎曲菌、耶爾森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艱難梭菌等,現介紹幾種近年來較受重視的病原菌。 1.大腸埃希菌 屬于埃希菌屬,腸桿菌科,短桿狀革蘭陰性菌,無芽胞,大多有鞭毛,運動活躍。在15~46℃均能生長,最適宜溫度為37℃,在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魚群樣運
關于細菌感染的輔助檢查介紹
血象:白細胞總數大多顯著增高。 病原學檢查。 細菌培養。 細菌涂片:膿液、腦脊液、胸腹水、瘀點等直接涂片檢查,也可檢出病原菌,對敗血癥的快速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詳細詢問病史和作詳盡體檢極為重要。凡有急性高熱、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而無局限于某一系統感染的傾向時,或有局部病灶、導
細菌:我用“觸覺”感染你
近日,一篇發表于國際雜志PNA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稱,一種世界上最為常見的細菌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機制,好比是觸覺一樣來感染人體、動物機體甚至是植物機體,這種特殊的能力就可以幫助這種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對療法產生耐受性。 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當細菌表面的蛋白質P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