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的概述: 一、細菌的傳播與致病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能在冷藏溫度下生長的少數幾種腸道致病菌之一。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種動物體內,如豬、鼠、家畜等,通過污染食物(牛奶、豬肉等)和水經糞—口途徑感染或因接觸染疫動物而感染。它除引起胃腸道癥狀外,還能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結締組織等疾患,甚至可引起敗血癥,造成死亡。該菌還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很多國家都已將該菌列為進出口食品的常規檢測項目。本病多發生于冬春季節,可散發或暴發流行,多累及嬰兒及兒童。不同年齡患者的癥狀有所不同,5歲以下患兒以腹瀉為多見,臨床表現與菌痢不能區別。本病為自限性的輕型急性胃腸炎,一般表現為腹瀉、發熱和腹痛,糞便呈黃色水樣或含粘液,帶血或血便者較少見,腹瀉每日3~10次,可持續1~2周,個別可長達3個月。偶可引起腸道潰瘍、穿孔和腹膜炎。慢性腹瀉常持續數月,甚至可擬似慢性特發性炎性腸病。發熱從短期高熱到持續幾周的低熱不......閱讀全文
鼠疫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引起一種自然疫源性的烈性傳染病。因其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社會危害性大,被我國法定為甲類傳染病。鼠疫主要通過鼠蚤類傳播,曾在歷史上有過三次大暴發流行。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