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仿制藥市場魚龍混雜,常常一個品種有著數十甚至數百家藥企在參與,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依靠著帶金銷售,坐擁一方市場。而藥品的“專利懸崖”在國內也總是屢屢滯后,對比美國和英國NHS/MIMS藥品采購價格可以看出,專利期后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制藥,國內價格都普遍高于英美兩國。仿制藥的賺錢邏輯在于薄利多銷,合理的生產利潤才是其歸宿,一個成熟的仿制藥市場,不應當是山頭林立,更不應當是用正版的錢去買仿制的產品。 帶量采購或許就是重塑仿制藥市場格局的一把手術刀,4+7城市只是剛剛劃開的一個口子。 帶量采購的本質是以量換價,然而其帶來的影響卻更為深遠:以量換價,省去中間商賺差價和帶金銷售,降低藥品價格,推動仿制藥價格回歸于生產環節的合理水平,惠及民生,節約大量醫保資源;通過一致性評價,出清質量不合格的企業,以帶量降價的方式,打破無序的同質化競爭,消除藥企過多資源浪費的狀況,同時實現原研替代,仿制藥行業趨于集中,與國際接軌,保質保量持續......閱讀全文
中國仿制藥市場魚龍混雜,常常一個品種有著數十甚至數百家藥企在參與,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依靠著帶金銷售,坐擁一方市場。而藥品的“專利懸崖”在國內也總是屢屢滯后,對比美國和英國NHS/MIMS藥品采購價格可以看出,專利期后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制藥,國內價格都普遍高于英美兩國。仿制藥的賺錢邏輯在于薄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在4+7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展開,以公立醫療機構為集中采購主體,組成采購聯盟,各試點城市委派代表組成聯合采購辦公室,形成了“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模式。去年12月,4+7城市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中選結果公
2018年,4+7帶量采購的消息,攪動醫藥界近半年的時間。在帶量采購全面推開、最低價全國聯動的臆想中,悲觀情緒蔓延。 但到了2019年,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國家層面確定未中標產品仍可采購。根據國務院1月17日發布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采購量為各試點年度藥
自9月份4+7擴面中選結果出爐至今,關于4+7擴面討論的話題就沒有下過熱度。2019年僅剩下不到兩個月,4+7擴面落地將至,有關未中標企業的命運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未中標企業還剩下30%~50%的市場”,這個余量市場像是一個羅生門,正決定著相關藥品市場份額以及未中標品種的命運...
從4+7帶量采購落地到今年3月份,有不少地區執行4+7已滿一周年。4+7即將結束之際,4+7擴圍即將“登場”,新舊政策之間如何合理銜接備受業界關注。近日。遼寧省、上海市接連發布有關4+7續簽產品的政策,釋放出重要信號...... 4+7中選藥品到期如何退場? 2018年12月2
4+7 帶量采購項目的實施,直接影響到藥企的方方面面,也使得企業更加關注創新藥物研發的投入,從而給分析工作者帶來大量工作。安捷倫為提高分析科學家的效率殫精竭慮,推出多種自動化方案來解救他們,以下就是其中一個實驗室的情景再現…… “ Faint!又是一堆峰要分離優化!我還想今天觀賞剛下載的《愛死
核心閱讀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藥價下降了,藥品會否質量不保?藥企會否粗制濫造、不再花錢搞研發? 業內人士與專家表示,在保障藥品用量和回款的前提下,藥企愿意以價換量,且仍有利潤空間;中標藥品要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意味著質量有把控;降藥價,主要是通過帶量采購降低營銷成本,無需擠壓研發成
第二批仿制藥帶量采購的擬中標結果一出,國內醫藥行業的熱點討論點都集中在過期原研藥企業原來也是可以積極參與仿制藥帶量采購的競爭,而且是可以最低價競爭的。 一直以來,業界都有一種刻板印象就是過期原研藥的價格應該高于仿制藥價格。仿制藥歷經了3次帶量采購招標,除了“4+7”招標政策規定最低價獨家中標,
為了進一步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 作為試點,15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掛出《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 《文件》明
12月20日上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工作會議在上海醫藥集中招標采購事務管理所舉行,4+7國家帶量采購中選企業代表受邀在帶量采購正式落地之前與醫保局相關領導進行再一輪的磋商。 會議雖然僅定向邀請中標企業代表,但是非中標醫藥企業及投資機構都在事務所現場探聽消息。非中標醫藥企業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