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大約有六分之一的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會在器官移植前因健康狀況惡化而死亡或喪失資格。許多人將這種情況歸咎于英國目前的"自愿"捐獻計劃--如果你想在死后捐獻器官,你必須得到明確的許可。 但這種情況即將改變。從2020年4月起,所有居住在英國的18歲以上的人,在法律上都將被視為同意死后捐獻器官。如果他們不想成為捐贈者,人們將不得不"選擇退出"。 這種"被認為同意"的想法--在沒有拒絕記錄的情況下假定同意--將成為NHS有權移除和使用器官的基礎。但這仍然存在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們停止討論同意,而開始討論利他主義,這場辯論的大部分內容都可以避免。 假定同意是有缺陷的 在法律上,同意是干涉一個人身體的主要理由。這就像法律承認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身體而不承認身體是某種形式的財產一樣。給予或拒絕我們的同意是一種控制我們身體的方式--無論是生是死。但"同意......閱讀全文
目前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可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不到1%。據悉,我國臨床手術量僅次美國,已成第2大器官移植國。2010年11月14日播出的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此進行了關注,以下為節目實錄: 前一陣子我們報道了各地醫院出現的血荒。實際上,現在很多醫院緊缺的醫
最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國際肝雜志》(Liver International)決定,撤銷浙江大學第一附屬主任醫師鄭樹森等人在線發表的一篇與肝移植有關的論文,并或將終身禁發該論文作者的論文。 《國際肝雜志》主編Mario Mondelli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回應稱:“撤稿原因并非論文數據造假,
人類文明繁衍至今,在醫療技術方面雖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仍有很多疑難雜癥醫學專家們仍然束手無策。然而科學家們堅信,在未來數十年內,各項醫療水平將進一步提高,更多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到時都將迎刃而解。 1、頭部和身體整體性移植 大腦自身具有免疫性,這意味著身體不會真實拒絕大腦,像肝臟和腎臟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離培育重要器官又近一步,不久可能使從人到人的移植成為歷史。專家已研發出三維打印技術,可用胚胎干細胞制造人體組織。這種由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開發出的方法意味著病入膏肓的病人可輕易獲得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 科學家已用這種方法培育出骨髓和皮膚。但他們也開始努力
臺灣大學醫院日前發生一起重大醫療事故。院方誤將一名艾滋病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給5名病患,導致這5人均有感染艾滋病毒之虞。這也是臺灣首例艾滋病器官移植事故。 綜合媒體報道,事件爆發后,原本沉浸在獲得器官重獲新生喜悅中的移植患者和家屬,全都傻了眼。患者從即日起開始接受艾滋藥物治療。被卷入其中的成功
25年前,美國限制艾滋病患者捐獻器官。圖片來源:WILL & DENI MCINTYRE/SPL 美國正準備取消有關禁止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捐贈器官的限令。該措施向允許艾滋病患者之間進行器官移植邁出了一大步。 近日,美國眾議院批準了一項法律,試圖終止一項已經存在25年的
臺灣大學醫院日前發生一起重大醫療事故。院方誤將一名艾滋病感染者的器官移植給5名病患,導致這5人均有感染艾滋病毒之虞。這是臺灣首例艾滋病器官移植事故。 據了解,捐贈器官者是一名37歲男子,24日因頭部外傷送新竹市南門綜合醫院急救,次日宣告不治。家屬在不知男子是艾滋病感染者的情況下,聯絡臺大醫院器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遺愛人間,器官移植是垂危病人延續生命的曙光,香港移植學會前主席唐國隆表示,隨著港人“留全尸”觀念日漸淡化,去年香港捐贈器官人數是百萬分之7.3,位列亞洲首位,而且人數每年均微升。不過,捐贈的器官仍是“供不應求”,不少病者輪候期間病逝。 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顯示,
捐贈者Nina Martinez(左)和醫生Dorry Segev 一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首次向同樣感染HIV的器官移植接受者捐贈了腎臟。美國科學家于3月25日完成了HIV感染者到HIV感染者的活體腎移植手術。醫生表示,捐贈者和接受者的情況都很好。 “這是全球第一個允許HIV感染者捐贈
認可并規范未滿15歲兒童器官捐贈行為的新修訂臟器移植法自實施以來截止到2013年7月17日已經迎來了第3個年頭。可這部法律的修改基本上“形同虛設,毫無意義”。3年間被提供的幼童內臟僅僅只有2例而已。 日本讀買報對全國可能進行器官捐贈移植的各大場所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當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
美國白宮13日宣布,將與企業、大學、醫院和一些非營利性組織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縮短器官移植等待時間。 這些措施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措施是投資2億美元來推動器官移植相關研發,其中美國國防部是主要投資方,將與私營部門一起投入1.6億美元成立“先進組織生物制造生產創新研究所”,研究能用于修補、更換細
網易探索7月23日報道 克里斯·楚意特在位于威斯康星州德福雷斯特市的家中,捧著女兒阿莉薩的照片。女兒去世時只要兩歲。在捐獻了女兒的器官和組織以后,他決定轉行,這樣的經歷使他有機會重新思考人體組織捐贈問題。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經歷了一場家庭悲劇以后,克里斯·楚意特如何從人類組織產業的業內
定制器官是科學家和患者的共同夢想。大腦若有一天也能更換,你還是你嗎?瑞典外科醫生為氣管癌患者制造的人造氣管。 全球首例自體干細胞人造氣管移植手術實施成功 近日,瑞典外科醫生首次將一個完全“成長”于實驗室中的人造氣管成功移植入患者體內,使這位飽受折磨的患者重獲新生。
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McGowan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道,淋巴結可以為多種不同細胞,以及來自其他器官的組織提供一個舒適的“家”,這表明未來某一天也許可以實現整個器官移植的一種以細胞為基礎的新型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這也是第一次發現同
昨天(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草案修改稿已提交至國務院法制辦。我國將建立統一的人體器官移植庫,人體器官捐受信息不對稱、缺乏統一的調配等問題將得到解決。 據悉,紅十字會去年3月起接受衛生部的任務主持器官
據報道,如今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已經對你的好友關系了如指掌,未來這家公司還將了解到你的健康情況。日前三位匿名知情人士表示,Facebook正在追隨蘋果和谷歌的腳步,進軍醫療健康這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Facebook正在探索創建一個在線“支持社區”,把患有各種疾病的Facebook用戶連
近日,由美國萊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創新性的生物3D打印組織技術,使創造精美纏繞的血管網絡,模仿人體對血液,空氣,淋巴液和其他重要液體的自然通道成為可能。該成果被Science雜志5月3日作為封面發表。 無數人等待器官捐獻移植,可即便是有幸匹配到器官,接受捐贈器官的人依舊面臨著終身服用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法律制度。人生在世,總有一死。與其把寶貴的器官資源變成灰,不如通過捐贈讓別人獲得重生的希望 “能用的器官都捐。”這是作家史鐵生的生前遺言。去世9小時后,他的肝臟在另一個人的身體里蘇醒。常年的生病經歷,讓他比常人更能感悟到生命
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軟骨,這一種無血管組織、略帶彈性的堅韌組織,在機體內起支持和保護作用。或許你對軟骨了解得不多,在神奇的軟骨組織中,水的成分高達80%,這種無與倫比的組織強度,卻能幫助我們的身體應對很強大的壓力。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年年初,一份刊登于《新型材料》科學雜志的研究指出,有研究者
TNW中文站 6月28日報道 醫療與健康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科技創新與變革,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我們所熟悉的病人與醫生互動的診療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技術的看病模式。 匈牙利醫藥未來學家、《未來醫學指南:科技與人性呵護(Guide to the Future of Medicine
醫療與健康行業將迎來巨大的科技創新與變革,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我們所熟悉的病人與醫生互動的診療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基于技術的看病模式。匈牙利醫藥未來學家、《未來醫學指南:科技與人性呵護(Guide to the Future of Medicine: Technology and t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最近得到了對HIV陽性病人進行HIV陽性肝臟和腎臟移植的批準,同時他們表示一旦器官接受者及供體到位,他們將立刻著手進行移植。 這將是美國首次進行HIV陽性器官移植,據估計美國有大約600名HIV陽性病人同意捐贈他們的器官,但是之前由于法律限制HIV陽性器官移植一直未能成
據英國《蘇格蘭人報》15日報道,由于人類器官捐贈的稀缺,科學家們正加緊推進人與大猩猩雜交的工程,培育“人猿”(humanzee)。我們究竟應不應該警惕這種新物種的到來呢?一位重量級科學家就培育人猿一事發出警告:將猿和人雜交后培育出的人猿可能會變成一種事實,除非政府對此進行干預。 人類受精與胚胎學
今年3月份,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山東等10省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就人體器官捐獻的招募、獲取和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探索。如今,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記者調查發現,青島醫院器官移植缺口依然很大,眾多患者都因為器官短缺而在苦苦等待。4年來,青島市紅十字會僅接收眼角膜34只。而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MC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器官捐贈者的組織,建立了首張人體T細胞分布圖。這項研究為人們提供了獨特的視野,有助于進一步了解T淋巴細胞在健康人體內的分布和功能,也為疫苗開發和免疫療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Immunity雜志上。 免疫系統會產生各種類型的細胞
猜猜上圖中的物體是什么?這看起來像是一截被砍斷的老鼠爪子,不過正確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振奮人心:這截大鼠前肢其實是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用活體細胞培育出來的人工產物。盡管尚不完美,但這一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幫助人們研制出真正具有生物學功能的義肢。 “我們目前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前臂與手掌上,用于模型系統
據《Nature》雜志報道,日本科學部的一個委員會批準了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提出的在大鼠或小鼠體內培養人類胰腺的一項研究計劃。 在這項研究中,Nakauchi的團隊將設計出不能生長自己胰腺的嚙齒動物胚胎,然后將人類干細胞植入這些胚胎中,產生含有人類胰腺細胞的“聚合性動物胚胎”。然后,他們將把胚胎移
最近一期西班牙《趣味》月刊報道說,一種被稱為“組織工程”的神奇療法已經在現代醫院得到應用。“組織工程”指在實驗室里培育出皮膚、軟骨、血管、角膜、牙齒和骨頭,甚至制造出膀胱,其目的是獲得心臟或腎臟等復雜器官以移植給病人。 組織工程學致力于研究將干細胞變成人體器官細胞的技術,具體方法是用生物可
一張監管人體器官移植的電子網絡正在鋪開。8月3日,衛生部有關人士向新京報透露,衛生部門正在研發中的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執業醫師注冊系統、違法違規器官獲取與移植舉報系統等,已進行內部測試。【準入】器官移植醫生按資質分工 器官移植項目分為心、肝、腎、肺四種器官。去年,衛生部公布了全國(不含港
丙肝病毒(HCV)的感染往往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日前,Rutgers大學的科學家們確定了一個HCV表面蛋白的核心結構,文章于二月十九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Rutgers大學的副教授Joseph Marcotrigiano指出,這項研究描述了丙肝病毒的關鍵外部區域,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