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核酸探針的標記和檢測 分子雜交是核酸鏈間堿基配對規則的一種結合方式,是核酸的重要理化特性。利用分子雜交這一特性來對特定核酸序列進行檢測,必須將雜交鏈中的一條用某種可以檢測的分子進行標記,這條鏈就稱為核酸探針。因此,核酸探針的制備是分子雜交技術的關鍵。最早采用的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核酸探針標記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和35S前者能量高,信號強,最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探針雖然敏感度高,但卻存在輻射危害和半衰期限制(32P半衰期為14.3天,35S半衰期為87.1天,125I的半衰期為60天),3H的半衰期長達12.3年,但它所釋放β放射線能量太低(0.018Mev),只能用于組織原位雜交。由于同位素標記的探針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上述缺點,近些年來,人們在尋找非航船性標記物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國際上已有多家公司相繼推出多種非放射性探針標記試劑盒,在國內也已具備生物素類標記物的生產能力,并有相應試劑出售。目前......閱讀全文
公司:DNAe (DNA Electronics) 網站:https://www.dnae.com 簡介:2003年成立,英國。 核心技術:基于電微流體半導體(CMOS)的合成法測序技術 是否屬于單分子測序技術:否 公司產品:LiDia測序平臺 描述:使用離子敏感場效應晶體管(ISF
這是最早用于性病診斷的重組DNA技術。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適宜的溫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則形成雙鏈,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的。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及探針。待測核酸序列為性病病原體基因組或質粒DNA。探針以放射核素或非放射性核素標記,以利于雜交信號的檢測。 所謂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分子診斷技術是指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檢測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從而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檢測DNA或RNA的結構是否變化、量的多少及表達功能是否異常,以確定受檢者有無基因水平的異常變化,對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通俗
第一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概述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
一、基于分子雜交的分子診斷技術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雜交技術發展最為迅猛的20年,由于當時尚無法對樣本中靶基因進行人為擴增,人們只能通過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針對靶序列進行捕獲檢測。其中液相和固相雜交基礎理論、探針固定包被技術與cDNA探針人工合成的出現,為基于分子雜交的體外診斷方法進行了
分子診斷技術是指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檢測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從而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檢測DNA或RNA的結構是否變化、量的多少及表達功能是否異常,以確定受檢者有無基因水平的異常變化,對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通俗
公司:Quantum Biosystems 網站:https://quantumbiosystems.com 簡介:2013年成立,日本。 核心技術:基于電信號的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 是否屬于單分子測序技術:是 公司產品:暫無推出 描述:采用亞納米間隙和兆分之一安培級電流來直接檢測單
6、基本實驗過程 用于大分子合成過程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同位素標記示蹤化合物→注入動物體內→ 取下器官或組織→切片→ 涂乳膠膜→自顯影→顯影和定影→染色→觀察 用于大分子定位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組織固定包埋→切片 ↓ 細胞化學反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一、雜交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可在DNA與DNA、RNA與RNA或RNA與DNA的
自天然耐受現象的發現,克隆選擇學說的提出為免疫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使現代免疫學的發展方向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免疫學從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脫出來,進而發展為生物機體對“自己”和“非己”的識別,藉以維持機體穩定性的生物學概念。這一發展時期自60年代迄今發現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確認了淋巴
今天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大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想想都覺得高中政治課本過時了,而考研又多了一道大題。然而這些年,醫療領域進展可不止一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年,分子病理領域的發展! 其實相對于其
分子雜交儀 Hybridization Oven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2、用于Southern或者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5、載玻片原位雜交和平板雜交儀;6、Western雜交儀。原位分
內容:一、遺傳標記 二、DNA分子標記 三、染色體原位雜交 四、DNA分子標記的應用 長期以來,植物育種中選擇都是基于植株的表型性狀進行的,當性狀的遺傳基礎較為簡單或即使較為復雜但表現加性基因遺傳效應時,表型選擇是有效的。但水稻的許多重要農藝性狀為數量性狀,如
分子雜交儀 Hybridization Oven 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 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 2、用于Southern 或者 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 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 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 5、載玻片原位雜交
“雖然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目前在國際上領先,但如果不加強分子育種技術研究,短則5年、長則10年,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就要落后國際水平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月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糧食連續6年增產,但從長遠來看,人口、資源、生態等因素為保障糧食安全提出很多挑戰。“在耕
近年來,分子診斷領域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契機,加之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傾斜,更使其蓬勃發展。分子診斷以其快速、靈敏、精準的特點在疾病發生、發展、預后等各個階段均可發揮一定的作用而使其在醫療行業中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 一、分子診斷及分子診斷自動化概述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獲得人
文章導讀 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技術基礎,也是體外診斷增速最快的分支行業。近幾年分子診斷產業以較快速度穩步增長。市場占有率還不高,處于行業成長初期,相對免疫診斷、生化診斷來講,發展并不成熟,中國分子診斷行業年均增速達到25%。分子診斷簡介 分子診斷技術是應用分子生物學如DNA、RNA和蛋白質等方法
就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 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 2、用于Southern 或者 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 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 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 5、載玻片原位雜交和平板雜交儀; 6、Western 雜交儀。 原位分子雜交,斑點
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進展加深了我們對許多疾病的了解,并且導致了免疫新策略的產生,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測定。本文盤點了與免疫學有關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匯總。 一、GST pull-down實驗 GST是指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GST pull-down實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驗
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 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 2、用于Southern 或者 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 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 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 5、載玻片原位雜交和平板雜交儀; 6、Western 雜
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 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 2、用于Southern 或者 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 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 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 5、載玻片原位雜交和平板雜交儀; 6、Western 雜
DNA的變性 DNA的復性 核酸分子雜交 變性(denaturation)和復性(renaturation) 是雙鏈核酸分子的二個重要物理特性。也是核酸研究中經常引用的術語。雙鏈DNA,RNA雙鏈區,DNA: RNA雜種雙鏈(hybrid duplex)以及其它異源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生命科學及其相關技術飛速發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診斷技術日漸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優勢和潛力成為保障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生物技術之一。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等6月22日~24日在北京聯合主辦第一屆中
分子診斷與治療是當代醫學發展的必然 縱觀醫學診斷和治療學科的發展歷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學、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在內的一個個猶如星斗般燦爛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才使得醫學診斷與治療學科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發展與完善。 分子診斷學發展歷程 以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提出為標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