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T細胞亞群及細胞因子的檢測
摘要 為了探討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的免疫發病機制,闡明細胞免疫、細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的變化。本文采用APAAP法和ELISA分別檢測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細胞亞群、PBMC經PHA培養上清中IL-2、IL-3和IFNγ水平。結果表明,再障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IL-2、IFNγ水平升高,IL-3水平降低。相關分析發現CD8與IL-3呈負相關,而與IFNγ呈正相關。據此認為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及細胞因子網絡失調在再障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關鍵詞 再生障礙性貧血 細胞因子 T細胞亞群 現知細胞免疫功能紊亂與造血功能衰竭密切相關[1]。T淋巴細胞及其產生的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3(IL-3)和γ干擾素(IFNγ)在造血和免疫調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測定再障患者T細胞亞群、PBMC經PHA培養上清中IL-2、IL-3和IFNγ的水平,以探討T細胞亞群及上述細......閱讀全文
細胞因子受體、細胞因子與疾病
1.細胞因子受體 細胞因子通過結合特異性受體發揮生物學作用。細胞因子受體均為跨膜分子,由胞膜外區、跨膜區和胞質區組成。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的結合后啟動細胞內的信號轉導,使細胞發生分化或功能改變。 多種細胞因子受體都有非膜型的游離受體。 趨化因子受體CCR5是HIV的受體。 2.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一大類能在細胞問傳遞信息,具有免疫調節和效應功能的蛋白質或小分子多肽。 1.共同特性 (1)化學性質大都為糖蛋白。 (2)細胞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內分泌的方式發揮作用。 (3)一種細胞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不同類型的細胞可產生一種或幾種相同的細胞因子。 2.類型
細胞因子概述
? 一、細胞因子的概念 機體的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類因子,它們調節多種細胞生理功能,這些因子統稱為細胞因子(cytokines)。細胞因子包括淋巴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和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單核因子等。目前已知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擾素(interfero
細胞因子種類
根據多年銷售經驗總結,經常有學校醫院客戶自我介紹自己準備收集樣本檢測細胞因子,那么、常見的細胞因子試劑盒主要有哪些呢?現在,我司銷售部根據本公司的產品銷售目錄為您詳細整理“細胞因子試劑盒的范圍”。1.白細胞介素白細胞介素(IL)簡稱白介素,由白細胞(和其他細胞)產生,并在細胞間發揮廣泛炎癥、刺激活化
重組人蛋白細胞因子的研究選擇-細胞因子
.重組蛋白表達體系??????? MCE 重組蛋白表達體系主要有:大腸桿菌,酵母細胞,昆蟲細胞和哺乳動物細胞。?2.重組蛋白純度和濃度測定?重組蛋白純度測定方法:a. SDS-PAGE 測定法;b. HPLC 測定法;c. 銀染測定法。重組蛋白濃度測定方法:a. Bradford 蛋白定量測定法;b
重組人蛋白細胞因子的研究選擇—細胞因子
1.重組蛋白表達體系MCE 重組蛋白表達體系主要有:大腸桿菌,酵母細胞,昆蟲細胞和哺乳動物細胞。2.重組蛋白純度和濃度測定重組蛋白純度測定方法:a. SDS-PAGE 測定法;b. HPLC 測定法;c. 銀染測定法。重組蛋白濃度測定方法:a. Bradford 蛋白定量測定法;b. BCA 蛋白定
細胞因子的原理
為了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防止腫瘤發生,機體的許多細胞,特別是免疫細胞合成和分泌許多種微量的多肽類因子。它們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調節細胞的生理過程,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在異常情況下也有可能引起發燒、炎癥、休克等病理過程。這樣一大類因子已發現的有上百種,統稱為細胞因子,包括淋巴細胞產
細胞因子的測定
細胞因子的測定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①疾病預防的應用;②特定疾病的輔助診斷;③機體免疫狀態的評估;④臨床疾病治療效果的監測和指導用藥。
細胞因子的發現
1969年,DudleyDumonde提出“淋巴因子”一詞來描述淋巴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后來,在培養物中來源于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的蛋白質被稱為“單核因子”。1974年,病理學家StanleyCohen,MD(不要與諾貝爾獎獲得者混淆)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MIF在病毒感染的尿囊膜和腎細胞中的產生,表明
細胞因子的結構
從分子結構來看,細胞因子都是小分子的多肽,多數由100個左右氨基酸組成。細胞因子都是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細胞因子受體特異結合后才能發揮其生物學效應,這些效應包括促進靶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強抗感染和殺腫瘤細胞效應,促進或抑制其他細胞因子的合成,促進炎癥過程,影響細胞代謝等。細胞因子的這些作用具有網絡
細胞因子的原理
為了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防止腫瘤發生,機體的許多細胞,特別是免疫細胞合成和分泌許多種微量的多肽類因子。它們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調節細胞的生理過程,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在異常情況下也有可能引起發燒、炎癥、休克等病理過程。這樣一大類因子已發現的有上百種,統稱為細胞因子,包括淋巴細
細胞因子受體分類
(一)造血生長因子受體家族(HPR)大部分細胞因子如IL-2、3、4、5、6、7、9等的受體均屬于這一家族,其典型結構特點是含有Trp-Ser-X-Trp-Ser(W-S-X-W-S)的五聯保守序列,與細胞因子結合功能密切相關。(二)lg超家族IL-1受體、M-CSF受體等屬于這一家族,IL-6受體
重組細胞因子溶解
1.離心(Centrifuge):高速離心 (10, 000 rpm) 20-30 秒,或低速離心 (2, 000 rpm) 5 分鐘。2.溶解(Reconstitution):用去離子水或其它緩沖液(根據說明書要求進行選擇)溶解至說明書要求的濃度 (一般為 0.1-1.0 mg/ml)。溶解時不可
細胞因子的作用
細胞因子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相應的細胞因子受體而發揮生物學作用。細胞因子與其受體集合后啟動復雜的細胞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引起細胞基因轉錄的變化。 參與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調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刺激造血功能;刺激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誘導或抑制細胞毒作用,誘導其凋亡。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細胞因子的功能
證明在結構生物學以外的臨床和實驗實踐中更有用的分類將免疫細胞因子分為增強細胞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1型(TNFα、IFN-γ等)和增強抗體反應的細胞因子2型(TGF-β、IL-4、IL-10、IL-13等)。關注的一個關鍵焦點是,這兩個亞組之一中的細胞因子傾向于抑制另一個亞組中的細胞因子的影響。這種趨勢
細胞因子的簡介
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絲裂原或其他刺激劑誘導多種細胞產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質,具有調節固有免疫[1]和適應性免疫[2]、血細胞生成、細胞生長以及損傷組織修復等多種功能。細胞因子可被分為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趨化因子、生長因子等。眾多細胞因子
什么是細胞因子?
由免疫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表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等)經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類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質。細胞因子一般通過結合相應受體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和效應,調控免疫應答。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絲裂原或其他刺激
什么是細胞因子?
由免疫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表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等)經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類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質。細胞因子一般通過結合相應受體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和效應,調控免疫應答。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絲裂原或其他刺激劑誘
細胞因子理化特性
細胞因子一般是分子質量為5-60ku的多肽或糖蛋白,其成熟分泌型分子所含氨基酸多在200個以內。絕大多數細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無明顯同源性。多數細胞因子以單體形式存在,少數細胞因子如IL-5、IL-12、M-CSF、TGF-β,TNF呈三聚體。
細胞因子的含義
細胞因子是機體免疫細胞和一些非免疫細胞產生的一組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異質性肽類調節因子,包括: ①白細胞介素(ILS); ②集落刺激因子(CSF); ③干擾素(IFN); ④腫瘤壞死因子(TNF); ⑤轉化生長因子(TGF); ⑥小分子免疫肽,如轉移因子、胸腺肽等。
細胞因子的原理
為了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防止腫瘤發生,機體的許多細胞,特別是免疫細胞合成和分泌許多種微量的多肽類因子。它們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調節細胞的生理過程,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在異常情況下也有可能引起發燒、炎癥、休克等病理過程。這樣一大類因子已發現的有上百種,統稱為細胞因子,包括淋巴細胞產
什么是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CK)是由免疫細胞及組織細胞分泌的在細胞間發揮相互調控作用的一類小分子量可溶性多肽蛋白,通過結合相應受體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和效應,調控免疫應答。在一定條件下也參與炎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生。
細胞因子的分類
結構同質性已經能夠部分區分沒有表現出相當程度冗余的細胞因子,因此它們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四-α-螺旋束家族(InterPro:IPR009079):成員細胞因子具有具有四個α-螺旋束的三維結構。這個家族又分為三個子家族:IL-2亞家族。這是xxx的家庭。它含有幾種非免疫細胞因子,包括促紅細胞生成素(E
細胞因子的作用
細胞因子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相應的細胞因子受體而發揮生物學作用。細胞因子與其受體集合后啟動復雜的細胞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引起細胞基因轉錄的變化。細胞因子參與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調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刺激造血功能;刺激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誘導或抑制細胞毒作用,誘導其凋亡。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細胞因子的檢測
白介素2受體(IL-2R,CD25)實驗步驟展開γ干擾素(IFN-γ)實驗步驟展開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實驗步驟展開
細胞因子的檢測
白介素2受體(IL-2R,CD25) γ干擾素(IFN-γ) 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 ? ? ? ? ? ? 實驗步驟
什么是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是一類廣泛而松散的小蛋白(~5–25kDa),在細胞信號傳導中很重要。細胞因子是多肽,不能穿過細胞的脂質雙層進入細胞質。細胞因子已被證明作為免疫調節劑參與自分泌、旁分泌和內分泌信號傳導。它們與激素的明確區別仍然是正在進行的研究的一部分。細胞因子包括趨化因子、干擾素、白介素、淋巴因子和腫瘤壞死
細胞因子的特點
眾多的細胞因子有以下共同的作用特點。 (1)絕大多數細胞因子為質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質量低者如IL-8僅8kDa。多數細胞因子以單體形式存在,少數細胞因子如IL-5、IL-12、M-CSF和TGF-β等以雙體形式發揮生物學作用。大多數編碼細胞因子的基因為單拷貝基因(IFN-α除外),并由
細胞因子醫療用途
使用重組DNA技術,一些細胞因子已被開發成蛋白質治療劑。截至2014年用作藥物的重組細胞因子包括:骨形態發生蛋白(BMP),用于治療骨相關疾病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用于治療貧血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治療癌癥患者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用于治療
細胞因子的分類
1.?白細胞介素IL-2通過自分泌作用促進TC;IL-4為Th2型細胞因子;IL-6促炎因子;IL-12促進體細胞增殖分化。2.?干擾素家族最早發現,因具有干擾病毒的感染和復制的功能得名。3.?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能使腫瘤發生出血、壞死的細胞因子。分為TNF-α和淋巴毒素。4.?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