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亞洲生物制藥連續生產及工藝創新峰會
2019亞洲生物制藥連續生產及工藝創新峰會 近些年,隨著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進,大批生物藥進入臨床的步伐大大加快,從而惠及更多的患者。然而,對于生物制藥企業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生物類似藥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一方面,如何有效降低成本,造福更多的患者;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產品質量,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已成為生物藥企的生存法則。 與此同時,包括FDA,EMA, PMDA在內的法規監管部門開始更多關注連續制造工藝并鼓勵制藥企業用更有效的制藥工藝來生產更安全、更穩定、更經濟的藥物。早在2017年,FDA就發布了連續制造(Continuous manufacturing)的意見征求稿;2019年2月26日,FDA頒布了連續制造的指南草案,對于連續制造的法規指導做了進一步說明。 因此,越來越多的生物制藥企業,選擇一次性生產設備和將上、下游工藝由批次生產向連續生產轉移,來提高產能和節約成......閱讀全文
生物制藥凍干機
生物藥品是通過生物科技用轉基因生物制成的醫用物質,它們是特別復雜的分子,因此對溫度很敏感,生物藥品是制藥和生物科技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 大約 60% 的這些物質,例如,專用于治療癌癥的物質和抗體,需要通過凍干工藝執行極為溫和的干燥,從而實現充分的保質期。 所以在上述情況下,用小瓶準備醫用物
生物制藥(8)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有望本月內出臺的消息備受醫藥產業生物制品界關注,已經引發市場反應。出席高交會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也成了媒體關注的對象。盡管未透漏有關規劃情況,但張曉強指出,黨的“十八大”對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作了重要的表述。明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
生物制藥(3)生物技術
目前,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本文采納有關學者的觀點,將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界定為:生物技術是以現代生命科學理論為基礎,利用生物體及其細胞的、亞細胞的和分子的組成部分,結合工程學、信息學等手段開展研究及制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并
生物制藥(2)發展
《2013-2017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園是伴隨著高新區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做出了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決策。1991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共批準建立了56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包括200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
生物仿制藥熱潮來襲
據IMS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藥品市場約8700億美金,2015年將增長到11500億美金。這2800億美金的增長差值中,仿制藥將貢獻500億美金。巨額的市場空間讓全球制藥企業摩拳擦掌,不論是財力雄厚的國際巨鱷,還是創新能力強的新興公司,甚至傳統意義的非醫藥企業,都紛紛涌入生物仿
高端仿制藥再發力 本土企業布局生物仿制藥
上周,華海藥業合作開發的生物仿制藥阿達木同時獲得歐盟及美國允許開展Ⅰ期臨床試驗,這也是今年5月其與美國公司合作就阿達木、美羅華、赫賽汀等重磅處方藥的仿制藥展開后續研發后,首個進入臨床的項目。就在半個月前,全球仿制藥生產商邁蘭公司與印度百康公司合作開發的曲妥珠單抗生物仿制藥獲得了印度官方批準。隨著
生物仿制藥的"中國夢"
國家《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幾年,生物醫藥領域將是重點發展對象。毫無疑問,生物技術藥物已經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焦點。近年來,全球生物制藥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15%~18%。2010年,全球生物制藥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40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生物制藥產品有望占全球藥品銷售
生物制藥(6)振興規劃
振興規劃十二五生物醫藥振興規劃將在今年年內出臺,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克隆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平均每個新藥持獲得500-1000萬元的項目資金。針對醫藥行業的改革,國家也一直不斷的出
生物制藥年度盛會—2017生物制藥與技術中國展載譽來襲
繼“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之后,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露出水面。該指南重點部署了“十三五”期間醫藥工業的發展目標,旨在加快醫藥工業由大變強的轉變。其中生物制藥作為重點領域,在指南中明確了開發方向。生物藥的黃金發展期即將到來。2016年,在國家政策及資本的推動下,中國
生物分離工程在生物制藥中的應用
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還開發和研制了新材料和先進的分離設備及儀器。可以預料,以適應這些分離技術的發展、超濾當前,生物分離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必將更深入和廣泛,在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專業中、離子交換層析和疏水層析等)和電泳技術(凝膠電泳,隨著生物工程的飛速發展,生物工程占據了顯著的地位,膜分離技術(微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