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類廢物應根據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地點,專人分類收集進行消毒、燒毀處理,日產日清。 液體廢物一般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固體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處理、一律及時焚燒。固體非可燃性廢物分類收集,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滿足消毒條件后作最終處置。 1.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物、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內集中燒毀。 2. 可重復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1000-3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h.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廢棄。 3. 盛標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15min.或者用1000mg/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6h,消毒后用洗滌劑及流水刷洗、瀝干;用于微生物培養的,用壓力蒸汽滅菌后使用。 4. 微生物檢驗接種培養過的瓊脂平板應壓力滅菌30min,趁熱將瓊脂倒棄處理。 5. 尿、唾液、血液等生物樣品,加漂白粉......閱讀全文
一、化學類廢物 一般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排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收處理后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容器標簽必須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一般廢液可通過酸堿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
2.1.3 含鉛廢液的處理在廢液中加入消石灰,調節至pH值大于11,使廢液中的鉛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劑),將pH值降至7-8,則Pb(OH)2與Al(OH)3共沉淀,分離沉淀,達標后,排放廢液。2.1.4 含砷廢液的處理在含砷廢液中加入Fe
2 對實驗室污染物的處理辦法 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污染物的一般處理原則為:分類收集、存放,分別集中處理。盡可能采用廢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燒處理,在實際工作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測,盡可能減少廢物量、減少污染。廢棄物排放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排放標準。 2.1 化學類廢物 一般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
在生物實驗過程中,我們只是按照產品的說明一步步進行操作,從來沒有考慮過我們的生物實驗室存在多少危險、生物實驗對我們操作人員造成了怎樣的危害、實驗室工程菌外流對我們環境的影響有幾多、這些問題我們都沒考慮過,殊不知這些問題對我們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的危險。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是多的的安全隱患。在*近我們和很多
在生物實驗過程中,我們只是按照產品的說明一步步進行操作,從來沒有考慮過我們的生物實驗室存在多少危險、生物實驗對我們操作人員造成了怎樣的危害、實驗室工程菌外流對我們環境的影響有幾多、這些問題我們都沒考慮過,殊不知這些問題對我們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的危險。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是多的的安全隱患。
實驗室作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危機四伏、意外頻發。化學實驗室更是如此,因使用多種危險化學品和各類電氣設備,且往往涉及高溫、高壓、真空、輻射、磁場、強(激)光等危險因素,加之實驗室人均使用面積狹窄,實驗人員長時間工作易致疲勞,諸多安全隱患使化學實驗室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尤其是高溫酷暑的夏季
一.廢液定義:1.過期的藥品,實驗廢棄的高濃度溶液、標準溶液及配置不當的溶液。2.檢測儀器使用過程當中排除的廢棄化學藥液。二.化驗室廢液處理:1.目的:為防止實驗室的藥液污染擴散。 2.適用范圍:生產、檢驗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廢液。 3.責任與監督:化驗操作人員執行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