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約束模(H模)臺基區湍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微波反射儀診斷組副研究員張濤等在高約束模(H模)臺基區湍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以A low-frequency axisymmetric oscillation the high-confinement mode pedestal on the EAST tokamak 為題發表于Nuclear Fusion (H.M.Xiang et al 2019 Nucl. Fusion 59 106037)。 在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中,H模等離子體邊界存在一個很窄的臺基區,其物理參數與聚變增益息息相關,臺基區域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點之一。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臺基區域存在的寬頻密度漲落(<400kHz)與臺基動力學演化緊密相連。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利用反射儀診斷研究發現臺基區域存在著一種低頻(~1kHz)振蕩(LFO),其呈現出環向對稱(n=0),極向為m=1的駐波結構,臺基......閱讀全文
高約束模(H模)臺基區湍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微波反射儀診斷組副研究員張濤等在高約束模(H模)臺基區湍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以A low-frequency axisymmetric oscillation the high-confinement mode pedestal on
EAST實現世界最長穩態高約束模
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第十一輪物理實驗于近日再獲重大突破:在純射頻波加熱、鎢偏濾器等類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未來運行條件下,獲得超過60秒的完全非感應電流驅動(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EAST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EAST首次獲得百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
7月3日晚,國家大科學裝置——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再傳捷報: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標志著EAS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
“人造太陽”獲超過60秒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
記者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近日在第11輪物理實驗中再獲重大突破,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EAST因此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國際磁約束聚變資深
準穩態高約束等離子體的邊界局域模抑制研究獲進展
EAST是世界上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具有類似ITER裝置的磁場位型和加熱模式,曾獲得了超過30秒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邊界局域模是高約束等離子體的一種不穩定性的典型表現。伴隨著邊界局域模的爆發,會產生大規模的周期性的熱流(大于10MW/m2)和粒子流,沖擊第一壁以及偏濾器靶版,造成材料的腐
多模激光器鎖模的方法
鎖模最早是在He-Ne激光器內用聲光調制器實現的,后在氬離子、二氧化碳、紅寶石、釔鋁石榴石等其他激光器中都用內調制方法實現鎖模。后來又出現了可飽和吸收染料鎖模。隨著鎖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超短脈沖測試技術的發展,后來又反過來推動了鎖模技術的發展。1968年開始的橫模鎖定的研究,隨后又進行了縱橫模同時鎖
鎖模激光器鎖模的分類
主動鎖模:周期性調制諧振腔的損耗或光程n被動鎖模:利用可飽和吸收體的非線性吸收特性,對腔內激光的吸收是隨光場強度而變化的自鎖模:激活介質本身的非線性效應能夠保持各個縱模頻率的等間隔分布,并有確定的初相位關系同步泵浦鎖模:周期性調制諧振腔的增益
拉曼光譜中的A模和E模是什么
拉曼光譜中,倒是沒有A模和E模的要義和原理。拉曼光譜(激光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都是研究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躍遷的分子光譜。研究表明,紅外光作用下的振動中,只有振動前后偶極矩(△D)發生變化的振動才會產生紅外吸收。基團在振動過程中,凡是引起偶極矩改變的振動稱為紅外活性振動,例如,H-Cl的伸縮振動,O
拉曼光譜中的A模和E模是什么
拉曼光譜中,倒是沒有A模和E模的要義和原理。拉曼光譜(激光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都是研究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躍遷的分子光譜。研究表明,紅外光作用下的振動中,只有振動前后偶極矩(△D)發生變化的振動才會產生紅外吸收。基團在振動過程中,凡是引起偶極矩改變的振動稱為紅外活性振動,例如,H-Cl的伸縮振動,O
研磨模的定義
中文名稱研磨模英文名稱lap定 義對光學零件表面進行研磨的工具。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光學儀器一般名詞(三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