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隨著社會發展,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能源存儲的需求。鋰硫電池(Li-S)由于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然而,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仍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如固體硫化物的絕緣性,可溶性長鏈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以及充放電期間硫的體積變化大等。這些問題通常導致硫的利用率低,循環壽命差,甚至一系列安全問題。如何大幅提高Li-S電池的實際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隔膜也是電池的重要組成之一,其作用是導通離子傳輸并防止電池短路。商業化PP 隔膜,由于其孔徑較大,多硫化物能夠較容易地通過,因而不能有效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擴散和穿梭。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471151, 21673241))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20030200)的資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閱讀全文
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隨著社會發展,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能源存儲的需求。鋰硫電池(Li-S)由于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然而,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仍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如固體硫化物的絕緣性,
福建在我國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隨著社會發展,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能源存儲的需求。鋰硫電池(Li-S)由于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 然而,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仍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如固體硫化物的
福建物構所鋰硫電池隔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隨著社會發展,傳統鋰離子電池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能源存儲的需求。鋰硫電池(Li-S)由于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以及硫的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然而,Li-S電池的商業化應用仍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如固體硫化物的絕緣性,
什么是鋰硫電池?
鋰硫電池是鋰電池的一類,截至2019年尚始終處于科研開發環節。鋰硫電池是以硫元素做為電池正極,金屬鋰做為負極的一類鋰電池。單質硫在地球中儲藏量極為豐富,有著價格實惠、綠色環保等特性。使用硫做為正極材料的鋰硫電池,其材料理論比電容量和電池理論比能量較高,分別超過1675毫安時/g和2600Wh/k
研究前沿:電化學活性多功能隔膜涂層提升鋰硫電池性能
與現有鋰離子電池體系相比,鋰硫電池具有更高的理論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是下一代高比能電池體系的理想候選之一。硫(S8)是典型的陰離子變價的轉換反應正極材料,優點是理論容量高,但缺點在于電化學反應的中間態產物多硫化鋰極易溶于醚類電解液,穿梭到金屬鋰負極發生不可逆反應,被稱為“穿梭效
簡述鋰硫電池的優點
1.鋰硫電池重量輕 其輕質的特性有利于電池總體能量密度的提高。根據三類石墨烯的共同反應,全石墨烯硫正極可建立多達九十%的活性物質利用率與出色的循環穩定性能。 2.鋰硫電池導電性能好 使用高孔容石墨烯做為硫載體,一部分氧化石墨烯做為間隔層,高導電石墨烯做為集流體,明確提出了全石墨烯基正極結構
大連化物所鋰硫電池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張華民、李先鋒、張洪章團隊研發出一種含大體積陽離子的鋰硫電池電解液,并證實其能夠有效提高多硫化物穩定性,延長鋰硫電池的循環壽命。 鋰硫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環境友好的優勢,是國際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由于鋰硫電池存在多硫化鋰飛梭、多
鋰硫電池的充放電原理
典型的鋰硫電池一般采用單質硫作為正極,金屬鋰片作為負極,它的反應機理不同于鋰離子電池的離子脫嵌機理,而是電化學機理。 鋰硫電池以硫為正極反應物質,以鋰為負極。放電時負極反應為鋰失去電子變為鋰離子,正極反應為硫與鋰離子及電子反應生成硫化物,正極和負極反應的電勢差即為鋰硫電池所提供的放電電壓。在外
福建物構所等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鋰硫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目前商品化鋰離子電池的3-5倍,同時硫具有成本低、環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優點,能很好地滿足未來動力電池的需要。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鋰硫電池存在著硫的電導率低、放電過程中多硫化物的溶解以及充電過程中硫電極的體積膨脹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硫正極的循環壽命短、容量衰減快以及能量效率低,
鋰硫一次電池關鍵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1月26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儲能技術研究部張華民、張洪章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基于大孔容、高比表面、梯度有序多孔碳材料的碳硫復合正極,用其研制的鋰硫一次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Wh/kg(650Wh/L)以上。相關研究成果“Lithium Sulfur Primary Battery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