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發生于產生黑色素或皮膚色素的皮膚細胞中,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皮膚癌。近年來,隨著PD-1抗體、“K”藥、“O”藥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不斷獲批,黑色素瘤的預防與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但ICI作為單一療法使用時往往存在腫瘤耐藥或復發相關的低響應率和低持久性等問題。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醫學院生理和藥理學系主任兼癌癥研究和納米醫學實驗室主任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以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HelenaFlorindo教授共同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甘露糖基化納米疫苗,首次證實當納米疫苗與髓源性抑制細胞抑制劑Ibrutinib聯用時,可有效增強小鼠免疫系統活性,預防黑色素瘤的發生,治療原發性黑色素瘤甚至控制轉移。他們利用一種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成約170納米的微小顆粒,在每個納米顆粒中“安裝”上在黑色素瘤細胞中表達的兩肽短鏈氨基酸—腫瘤相關抗原(TAAs)。隨后,將納米疫苗顆粒注射到攜帶黑色素......閱讀全文
2019年8月5日,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Immunization with mannosylated nanovaccines and inhibition of the immune-suppressing microenvironment
皮膚是人體第一道防御屏障,也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包括表皮(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及真皮層。生發層內含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診斷出來。黑色素瘤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如下所述:Nat Commun:黑色素納米顆粒有助于緩解癌癥的惡化 黑
黑色素瘤發生于產生黑色素或皮膚色素的皮膚細胞中,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皮膚癌。近年來,隨著PD-1抗體、“K”藥、“O”藥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不斷獲批,黑色素瘤的預防與治療取得了長足進步。但ICI作為單一療法使用時往往存在腫瘤耐藥或復發相關的低響應率和低持久性等問題。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
2 癌癥診斷的發展 癌癥的診斷在抗癌戰役中的發展比不上癌癥的基因分子生物學研究,在5 年之內,科學家將研制出多種癌癥的早期診斷方法,期望在癌癥的萌芽階段將癌瘤控制。今后診斷的發展只需簡單驗血就能發現多種癌癥。或用基因芯片可以在只有幾個癌細胞出現時就能診斷出來。《Science》雜志刊登了有關美
序號 受理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及單位 美方申請人及單位 73 812111050 艱難梭菌感染疫苗的研發 黃海輝復旦大學 Hanping Feng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74 812111020 靶向gp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包括免疫療法在內的新一代癌癥治療方案可謂卓越非凡,但這一進步絕非一蹴而就,期間幾多波折,也只有各大藥物研發機構心中自知。一項新藥在獲批的道路上,注定有千萬項藥品研發項目的失敗,科研人員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及教訓,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癌癥發生、生長及轉移機制,并以此開發出新的抗癌路徑。本文以黑色素瘤、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