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納米天線,人類或能夜間視物
自然界存在眾多光線,能被人眼感受到的可見光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人類就看不到紅外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了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上。 努力探索獲得夜視能力的方法 人類為何看不到紅外光?主要是由于紅外光光子能量較低。為了感知紅外光,眼睛的感光蛋白必須降低其吸收能量閾值,然而過低的能量閾值會使熱能更容易自發激發感光蛋白活性,從而影響探測信噪比。 “換句話說,自然界中電磁波波譜范圍很廣,以波長劃分由短至長包括γ射線、X射線、UV光、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能被我們眼睛感受的可見光只占電磁波譜里很小的一部分,這是由視網膜感光細胞中的感光蛋白所固有的理化特性所決定的。”項目負責人薛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閱讀全文
植入納米天線,人類或能夜間視物
自然界存在眾多光線,能被人眼感受到的可見光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人類就看不到紅外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了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
新型納米天線能捕獲超過90%的光能量
目前的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能效率很低,只能利用所獲得光源的約20%。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7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程人員開發出一種柔軟的太陽能薄片,能捕獲超過90%的光能量,并計劃在5年內制造出可用于消費領域的樣機。相關設計與制造過程在《太陽能工程》雜志上有詳細介
等離子體納米天線超表面加速光束
最近的研究表明,經過專門設計的光束具有在真空中沿彎曲路徑傳播的能力。目前用于產生加速光束的方法使用的是相位調制器和透鏡,這種設備的長度為幾十厘米或更長。這嚴重限制了其在各種材料下的適用性。本文使用由等離子體納米天線組成的超表面來加速玻璃內部的光束。這種超表面能夠生成高度彎曲的曲率半徑為幾百微米的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芯片的尺寸。新系統的核心技術是一種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并高精控制光子與表面等離子體間的相互轉換。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 據IEEE《光譜學》雜志網站報道,此前沿單一通道
美研制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采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制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該研究的領導者、普
新碳納米管天線可收集更多太陽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碳納米管制成了一種可捕捉和收集太陽光的“天線”,其收集太陽光的效率是普通光伏電池的100倍,該新天線可使用在太陽能電池中,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新技術有望使研究人員研發出更小更強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該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
加研制出新一代納米捕光“天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0日報道,加拿大科學家從植物的光合作用裝置——捕光天線中汲取靈感,研制出了新一代納米捕光“天線”,它能控制和引導從光中吸收的能量。相關研究發表于7月10日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特殊的納米材料“量子點”由美國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提出,其往往
“納米貼片天線”SEIRA光譜傳感器,實現重復利用即時診斷
從家庭血糖儀到新冠病毒(COVID-19)快速檢測,即時診斷(POCT)正在加速改善醫療保健服務。然而,持續升級并推動這些產品增長的傳感技術,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例如,隨著器件不斷微型化,一些光學傳感芯片所包含的納米結構,幾乎和它們需要檢測的生物或化學分子一樣小。這些納米結構提高了傳感器探
美科學家開發出能夠改變光性質的可調節納米天線
圖 “柱基金領結”納米粒子陣列,在電磁力的作用下產生可調節的運動。 科技日報訊 最近,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奇的可調節納米天線,利用電子掃描顯微鏡操控的等離子場增強產生機械運動,改變納米天線間隙,使之重新排列組合。這也為將來開發新型等離子光機系統鋪平了道路。相
《Nature》子刊:導電聚合物氧化還原調控納米天線光學行為
納米光學是在納米尺度上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與工程,這種相互作用是通過自然或人工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或結構性質來調控的。其最終目標之一即是在納米尺度上動態調整光的形狀。雖然利用傳統的基于金屬納米結構的等離子體可以實現光與物質的共振相互作用,但是由于其具有固定的介電常數而極大的限制了其可調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