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化視域中的科技、健康與社會”論壇召開
11月2日—3日,由中國科協—北京大學(聯合)科學文化研究院承辦的“科學文化視域中的科技、健康與社會”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指出,科學文化對于科技發展至關重要,應當準確研判中國科學當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水平和地位,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培植更利于科技創新的文化土壤。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 此次論壇緊密圍繞“科學文化”的主題,下設“東亞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環境與健康”“醫學與人文”“科學文化的歷史與實踐”“科學文化與科學傳播”“科學文化與科學教育”6個議題,從歷史、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對“科學文化”進行了剖析和研討。 學術報告中,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學院院長周程分析了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群體特征,以及諾貝爾獎“井噴”背后的文化土壤。他認為,在拔尖人才培養和原創成果產出方面,全面改良科學技術創新“土壤”比定向培養科學技術創新“苗子”的成效更大。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張藜闡釋了英美兩國文化援華項目對戰時中國科技發......閱讀全文
“科學文化視域中的科技、健康與社會”論壇召開
11月2日—3日,由中國科協—北京大學(聯合)科學文化研究院承辦的“科學文化視域中的科技、健康與社會”論壇在京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指出,科學文化對于科技發展至關重要,應當準確研判中國科學當前在世界上所處的水平和地位,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培植更利于科技創新的文化土壤。 中國科
莫讓“圈子”文化侵蝕科技界
中國人有句俗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此伴生的“圈子”文化,根植于我們幾千年的文化血液里。當前,科研領域或多或少也存在著這樣的“圈子”文化:以個人關系好壞決定立場親疏,維護自己人,疏離“圈外人”。“圈子”內部,人情交流可以實現資源互換,利益共享;“圈子”之間,可能存在派系利益沖突,形成壁壘
《科學》焦點文章:文化智能假說
來自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西班牙馬德里孔普盧頓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第一次人類兒童、 黑猩猩、和黃猩猩在社會和
科學解讀兔年生肖文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96.shtm 觀眾在展區參觀? ? ?上海科技館供圖1月18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主辦的“玉兔東升”兔年生肖展亮相。展覽將傳統文化與當下科學認知融為一體,從自然科學角度解讀
科技部將開展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實施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共同發布了《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部署和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要求,科技部將開展國家
韓啟德:為科技自立自強厚植科學文化沃土
《科技日報》發表了《中西方科學文化的同與不同》。當時,科學文化是一個剛開始受到重視的研究領域,學者們紛紛對這一高度交叉、融合的領域產生了興趣。而我拋出中西科學文化比較的議題,正是想提出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視角,讓大家看到我們中國的科學文化是多么的豐富多姿。3年后的今天,盡管一些新的熱點事件喚起了
袁江洋:科學文化與本土文化之融聚
科學文化是一種理性文化。科學文化具有普遍性和開放性,這一點無論從其產生還是傳播的歷史都可以看出來。而西方世界和西方文明如古希臘與基督教,對于科學文化的產生和傳承確曾有過獨特貢獻,但科學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區、其他文明中,譬如在伊斯蘭黃金時代及中國宋代同樣可以取得較好的發展。 科學文化總是生長、運作
軍事醫學科學院用先進文化助推科技創新紀實
為科學攀登搭建精神高地 ——軍事醫學科學院用先進文化助推科技創新紀實 2009年4月,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專利局在布拉格與布魯塞爾同時宣布,將“2009年度歐洲發明人獎”授予軍事醫學科學院周義清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是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首屆“國際蛋白質組學高峰論壇”上,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莫讓“圈子”文化陋習侵蝕科技界
中國人有句俗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此伴生的“圈子”文化,根植于我們幾千年的文化血液里。當前,科研領域或多或少也存在著這樣的“圈子”文化:以個人關系好壞決定立場親疏,維護自己人,疏離“圈外人”。“圈子”內部,人情交流可以實現資源互換,利益共享;“圈子”之間,可能存在派系利益沖突,形成壁壘。
甘肅科技創新引領敦煌文化薪火相傳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視察時指示,要秉承“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多年來,敦煌研究院科技人肩負延續敦煌文明文化的重大使命,堅持文化遺產保護和科技創新實踐,利用敦煌莫高窟豐富的壁畫資源優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