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檢測NK細胞活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乳酸脫氫酶(LDH)是活細胞胞漿內含酶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靶細胞受到效應細胞的攻擊而損傷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釋放至介質中,釋放出來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I(NAD+)變成還原型輔酶I (NADH2),后者再通過遞氫體-吩嗪二甲酯硫酸鹽(PMS)還原碘硝基氯化氮唑藍(INT)或硝基氯化四氮唑藍(NBT)形成有色的甲簪類化合物,在490nm或570nm波長處有一高吸收峰,利用讀取的OD值,經過計算即可得NK細胞活性 實驗步驟 1.靶細胞制備 取培養24~48h的靶細胞,洗滌3次,最后用完全RPMI-1640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至1×10......閱讀全文
NK細胞活性測定實驗——乳酸脫氫酶釋放法
實驗方法原理乳酸脫氫酶(LDH)存在于細胞內,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細胞受到損傷時,由于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從細胞內釋放至培養液中。釋放出來的LDH再催化乳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Ⅰ(NAD+)變成還原型輔酶(NADH2),后者再通過遞氫體-吩嗪二甲酯硫酸鹽(PMS)還原碘硝基氯化氮唑
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檢測NK細胞活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乳酸脫氫酶(LDH)是活細胞胞漿內含酶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靶細胞受到效應細胞的攻擊而損傷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釋放至介質中,釋放出來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I(NAD+)變成還原型輔酶I (NADH2),后者再通過遞氫體-吩嗪二甲酯硫酸
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檢測NK細胞活性實驗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乳酸脫氫酶(LDH)是活細胞胞漿內含酶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靶細胞受到效應細胞的攻擊而損傷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釋放至介質中,釋放出來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I(NAD+)變成
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檢測NK細胞活性實驗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乳酸脫氫酶(LDH)是活細胞胞漿內含酶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靶細胞受到效應細胞的攻擊而損傷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釋放至介質中,釋放出來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I(NAD+)變成
乳酸脫氫酶(LDH)釋放法檢測NK細胞活性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乳酸脫氫酶(LDH)是活細胞胞漿內含酶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透過細胞膜。當靶細胞受到效應細胞的攻擊而損傷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LDH可釋放至介質中,釋放出來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過程中,使氧化型輔酶I(NAD+)變成還原型輔酶I (NADH2),后者再通過遞氫體-吩嗪
乳酸脫氫酶染色
【臨床意義】 ?乳酸脫氫酶(LDH)是糖酵解過程中的一個酶,近來發現LDH及其五種同功酶在胚胎和腫瘤組織的同功酶譜很相似,因此它在肝癌、白血病等的臨床診斷上也具有重要價值。 原始紅細胞胞漿內LDH顆粒比較豐富,隨著紅細胞系統進一步分化,酶的量逐漸減少。在晚幼紅細胞內僅能看到少數幾個顆粒。
紅細胞乳酸脫氫酶的正常值
(1) 成人:習慣單位:200±26.5U/g Hb (±s)5800±768U/10 RBC(±s)68.0±9.01U/ml RBC (±s)法定單位:12.9±1.7mU/mol Hb(±s)5.80±0.77nU/個RBC (±s)68.0±9.01kU/L RBC (±s)(2) 新生
紅細胞乳酸脫氫酶的注意事項
檢查前:(1)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2)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開始禁食12小時,以免影響檢測結果。 (3) 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 檢查后:(1)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
生化檢測項目--紅細胞乳酸脫氫酶介紹
紅細胞乳酸脫氫酶介紹:???????? 乳酸脫氫酶能可逆地催化乳酸氧化為丙酮酸,該催化反應是無氧糖酵解的最終產物,此酶廣泛地存在于身體各組織細胞的胞漿中,以心、骨骼肌和腎臟最豐富,其次為肝、脾、胰腺、腦和肺臟等,正常血清中含有LDH,而多數組織中酶活性要比血清高出1000倍。紅細胞乳酸脫氫酶正常值:
紅細胞乳酸脫氫酶的檢查過程
檢查過程:抽血,抽血檢查一般采靜脈血,由醫生或護士抽血。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據化驗內容的不同及項目的多少來決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會超過50毫升。然后由醫生利用酶特異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