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弋教授等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了封面學術論文,題為“Visualizing RNA dynamics in live cells with bright and stable fluorescent RNAs”。該論文報道他們利用系列高性能熒光RNA,實現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活體的熒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 迄今為止,在自然界尚未發現天然存在的熒光RNA。目前人工合成的少數幾種熒光RNA熒光強度弱,性能不穩定,難以實用。針對這一亟需解決的技術挑戰,楊弋教授等組建了化學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聯合攻關團隊,利用全新的分子設計及分子共同定向進化技術,首次獲得了系列高亮、穩定、低背景的熒光RNA。這些熒光RNA分子結構緊湊,特異結合創新染料分子后產生強烈熒光,可呈現藍、綠、黃、橙、紅等不同顏色,與五顏六色的辣椒相似,因......閱讀全文
血液是唯一與所有器官都有接觸的組織,攜帶著有關機體的大量寶貴信息。在理論上,檢測血液攜帶的 DNA、RNA、囊泡和細胞殘骸可以幫助人們診斷和監控各種疾病。 產前基因篩查是血液檢測的一個重要應用,通過分析孕婦血液中的胎兒DNA來鑒定染色體異常(比如唐氏綜合癥)。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血液
無論是克隆和表達、還是基因組編輯,質粒都是我們必備的工具。常用的質粒,實驗室一般都有,或者隔壁實驗室有,那就你有我有大家有。不過,對于基因組編輯這種新的應用,手頭的質粒肯定不合適。2015年有哪些熱門的質粒技術出現?Addgene最近有統計。 分裂的Cas9系統 大家都知道,Cas9蛋白是由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8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繼續進行。今天,5位學者向與會者分享了研究成果。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 應站明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應站明的報告
細胞是生物學的基本單位,近年來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嘗試將它們進行單個分離、研究和比較。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復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堿基的基因組并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
這些技術為研究人員插上前進的翅膀。 熒光標簽和光片成像相結合,產生超分辨率圖像。圖片來源:Wesley R. Legant 生物物理學家Joerg Bewersdorf說,2006年是熒光顯微鏡學的奇跡之年。而與之相媲美的另一個年份是1905年,當時愛因斯坦以相對論、量子論和原子物理學變革
哈佛大學的Brian Saar,Gary Holtom和謝曉亮教授(從左至右)發展了非線性顯微成像技術和應用。 一個富含蛋白質的毛發及其周圍的富含脂肪的皮脂腺。該圖像是通過受激拉曼散射方法采集的,綠色為脂肪,藍色為蛋白質。 最近出版的《自然—方法學》刊登特寫文章——《無需標記的激光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31327901)、面上項目(31271423、21573013)等資助下,北京大學研究人員首次應用新型超分辨成像技術實現了活細胞單 個轉錄工廠(RNA Pol II cluster)的動態過程觀測和定量分析,研究成果以“Study of RNA
在生物大分子中,核糖核酸(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也與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人們利用熒光蛋白“點亮”細胞內蛋白質,實現了生命動態過程中蛋白質分子的可視化。與蛋白質相比,大部分種類的RNA結構和功能尚未被鑒定,被稱為基因組中的“暗物質”。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發展人工合成的熒光RNA,
近日,CRISPR界的女神Jennifer Doudna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綜述文章,展望了CRISPR-Cas技術的應用前景,從基因編輯和轉錄調控,到成像和診斷。曠日持久的美國CRISPR專利之爭終于落下帷幕。9月10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裁定,Broad研究所應獲得基因編輯技術CR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簡稱FCM)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對細胞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如細胞大小、內部結構、DNA、RNA、蛋白質、抗原等進行快速測定并可分類收集的技術。該技術超越了傳統顯微分析技術,能在瞬間對大量細胞進行準確的分析。這種快速有效的細胞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推出了“變革生物學的技術”特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數種目前正在給生物學領域帶來革新的重磅技術。在今天的這篇文章里,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為各位讀者朋友們整理了其中關于CRISPR/Cas的內容,一道展望它能如何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多樣性、模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已邁入8月大關,縱觀今年上半年國內外各大儀器廠商的并購,生命科學領域仍是堅守的收購陣地。此外,也看到了一個收購“新寵”——電子顯微鏡領域,不論是電鏡制霸的賽默飛、儀器巨頭布魯克還是老牌拉曼廠商HORIBA都對其青睞有加。2018年1-7月主要并購事件序號收購方被收購方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走進上海中科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坐落于風景優美的上海辰山植物園內,由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領銜,是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市和國家有關部委聯合支持下,依托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平臺,與上
量子點(Quantum dot, QD)是一種新型熒光納米材料,又稱半導體納米晶,呈近似球形,三維尺寸在2-10nm,具有明顯的量子效應,其物理、光學、電學特性優于傳統有機熒光染料,是新一代熒光標記探針的優質選擇。Chan等將量子點與傳統有機熒光染料進行了光學特性的比較,發現量子點的熒光亮度是傳統熒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三維基因組活細胞成像工具TTALE,并利用該系統實現了對端粒縮短和著絲粒構象變化等衰老伴隨的染色質結構改變的精準成像。此外,該研究發現了核仁區核糖體DNA拷貝數減少可以作為人類衰老的新型分子標志物。上述成果為在遺傳和表觀遺傳水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開幕式暨40周年慶典在青島舉辦(相關報道:慶祝中國光譜40年 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在第一天的大會報告之后(相關報道:古人學問無遺力 今有分子光譜百家鳴),組委會也安排了精彩分會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為您帶來拉曼
艾滋病毒基因組RNA逆轉錄為DNA,整合在宿主染色體內形成前病毒(HIV provirus),是根除艾滋病毒的最大障礙。在活細胞內對單拷貝或低拷貝的整合態HIV基因標記與成像,對前病毒的識別和切除具有重要意義,但一直是個難題。最近,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崔宗強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
《自然—遺傳學》 科學家發現老年癡呆癥相關基因變異 據《自然—遺傳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學家們找到了阿爾茨海默氏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的多個遺傳變異。 Philippe Amouyel等人開展了一項大范圍關聯分析,對17008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并選取37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6-7月份中國科學家們在CNS三大雜志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抑制肺癌轉移 doi:10.1038/s41586-019-1340-y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lucose, UDP-葡萄糖)是糖醛酸途徑(
將細胞培養板上的細胞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表面上,它們都一樣。實際上,它們一點都不相同。無論是DNA或RNA的水平,還是蛋白質或代謝物的水平,這些細胞相差甚遠,而這些差異可能對細胞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缺乏工具,來高效拷問這些差異,不過今非昔比。有了新一代DNA測序儀和質譜儀,
4月7日,《細胞研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和徐濤課題組,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合作的題為Visualization of Aging-Associated Chromatin Alterations with an Engineered TALE System的研究
4月7日,《細胞研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和徐濤課題組,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合作的題為Visualization of Aging-Associated Chromatin Alterations with an Engineered TALE System的研究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小動物活體成像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利用一套非常靈敏的光學檢測儀器,讓研究人員能夠直
小動物活體成像 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利用一套非常靈敏的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