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分析生活有盼頭
萊比垃圾發電廠由中國企業建造的埃塞俄比亞首個座垃圾發電廠,是中國電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的綠色、低碳示范式電廠,也是與埃俄比亞在環保領域合作的首個項目,也是歐洲首座垃圾發電廠。保證亞的斯亞貝巴三分之一家庭的照明用電。 埃塞俄比亞經在過去二十年里,經歷了快速城市化進程,經濟發展的同時,亞的斯亞貝巴像首都這樣城市也飽受“垃圾圍城”的困擾。垃圾污染已經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生活環境、城市建設以及社會治安與經濟發展等各方方面面。 埃塞俄比亞當地政府意識到這一問題嚴重性,決定興建萊比垃圾發電廠投入1億美元,該項目于2014年9月開工由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工)承建,2017年9月建成運營。 該項目建成后的萊比垃圾發電廠處理垃圾量1800噸/日,遠超出此前所承諾的1280噸,而一噸垃圾又能產生400千瓦時電,每年發電量可達1.85億千瓦時,發電量能夠保證亞的斯亞貝巴三分之一家庭的照明用電。 埃塞俄比亞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閱讀全文
山東濟寧:垃圾焚燒發電 生活垃圾有了"好歸宿"
總控室通過先進的設備監控所有環節的運行,干凈的操作室內,技術人員通過操作手柄就能將垃圾投到焚燒爐中。 30多攝氏度的車間內,戴著防風眼鏡、防毒面罩的分揀工人站在傳送帶前把垃圾中摻雜的石塊、磚頭挑揀出來,剩下的垃圾傳送到存放池內。與此同時,一個巨大的抓斗從垃圾池內緩慢地將
科學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各地應盡快科學制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對于近期在建或擬建項目進行科學論證,符合條件的納入規劃,不符合條件的不予納入。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處置量為20084.3
生活垃圾焚燒主要污染防治策略
引言 習總書記一再強調“綠水青山不只是金山銀山,也是百姓身心健康的基礎與保障[1]”。隨著新時期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中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也成為了百姓的關注焦點。若對生活垃圾處理不當,不僅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更將對民眾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在
生活垃圾焚燒新國標實施 將帶動垃圾發電行業變革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本月起實施,焚燒排放的各類污染物限值提高30%,業內估計,環保門檻的提升,可能會引發垃圾發電行業深度整合。 數據顯示,僅在2012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1.71億噸。而這個數字,每年還在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現實需
濟寧城鄉生活垃圾用于焚燒發電
提起垃圾轉運站,印象中多是“蚊蠅亂舞、臭氣熏天”。然而,記者近日在山東省曲阜市一座垃圾轉運站,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工作人員直接把垃圾清運車從轉運站一側開上二樓,在卸料平臺把垃圾倒入豎式密閉壓縮箱中,通過電腦操控對垃圾進行壓縮處理后,由專門配備的全封閉垃圾運輸車裝載壓縮箱。整個壓縮、轉運
生活垃圾強調干濕分類 焚燒“門檻”提高
近日,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將在生活垃圾處理起始端著力推進分類收集,完善干濕垃圾收集和清運設施,鼓勵居民對生活垃圾實施干濕分類;在終端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垃圾處理方式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的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在迅速增長,但對垃圾的分類管理和處理能力還相對落后,給居民生活和城市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相對于填埋和堆肥等方法來說具有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再利用的雙重優勢,而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設施建設與運營的融資模式,BO
17天焚燒處理6萬多噸生活垃圾:燒掉垃圾 燒死病毒
有這么一群人,雖然沒有橙色的工作服,但是依然讓人溫暖。 他們卻關系到好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關”,這就是焚燒發電廠的工人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是消滅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的最好處理方式之一。 位于江津區西湖鎮青泊村的重慶三峰百果園環保發電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重慶市第三垃圾焚
鎮雄縣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7月2日,縣委書記翟玉龍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專題研究我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相關工作。 會議聽取了關于鎮雄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作匯報,討論和審議了相關工作方案。 會議強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我縣城鎮化發展中解決生活垃圾處理難題的現實需要,是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迫切需
科學生活:垃圾焚燒環保達標的關鍵在哪?
“垃圾圍城”是當前中國不可回避的問題,焚燒由于其顯著的垃圾減量化效果,被各地政府所青睞。但由于民眾抵制和選址困難,各地新規劃的垃圾焚燒廠遲遲難以動工。垃圾焚燒該如何解決二噁英排放問題,其環保達標的關鍵在哪?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參觀了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江橋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