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布魯氏菌原因查明!系藥廠廢氣泄露
2019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2名學生檢測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11月29日該團隊布魯氏菌抗體陽性的人數增加至4人,隨后該團隊學生集體進行了布魯氏菌抗體檢測,陸續檢出抗體陽性人員,導致全所在讀學生的擔心,不少學生自行前往醫院或疾控中心進行布魯氏菌抗體檢測。 截至12月25日16時,蘭州獸研所學生和職工血清布魯氏菌抗體初篩檢測累計671份,實驗室復核檢測確認抗體陽性人員累計181例。抗體陽性人員除一名出現臨床癥狀外,其余均無臨床癥狀、無發病。 專家組在通告中表示,發生在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下文簡稱“蘭獸研”)的多名師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發事件。2019 年 7 月 24 日至 8 月 20 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閱讀全文
布魯氏菌的簡介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該病進入慢性期可能引發多器官和系統損害,詳見布魯氏菌病詞條。 中國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
關于布魯氏菌的簡介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該病進入慢性期可能引發多器官和系統損害,詳見布魯氏菌病詞條。 中國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
什么是布魯氏菌病
答: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1886年英國軍醫Bruce在馬爾他島從死于“馬爾他熱”的士兵脾臟中分離出“布魯氏菌”,首次明確了該病的病原體。后來,為紀念Bruce,學者們建議將該病取名為“布魯氏菌病”。在家畜中,牛、羊、豬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發生。本病的主要特征
布魯氏菌的結構特征
布魯氏菌為小球桿狀菌,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不形成芽孢,一般無莢膜,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莢膜。初次分離時多呈球狀,球桿狀和卵圓形,該菌傳代培養后漸呈短小桿狀。 布魯氏菌細胞膜是一個三層膜的結構,最內層的膜稱為細胞質膜、外層膜稱為外周胞質膜,最外層膜稱為外膜。外膜與聚肽糖(peptidoglyc
布魯氏菌的檢測方法
熒光偏振方法(Fluorescence polarisation assay, FPA)是以熒光素標記物作為示蹤劑來檢測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一種簡便技術,該方法屬于同源性分析,分析物不需進行分離,因而該法簡便快捷。FPA 診斷布魯氏菌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幾乎和競爭 ELISA (Competitiv
布魯氏菌的發現歷程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張熱,并與瘧疾作了鑒別。 1860年Marston對地中海弛張熱作了系統描述,且將其與傷寒相區別。 1886年英國軍醫Bruce在馬爾他島從死于“馬爾他熱”的士兵脾臟中分離出“布魯氏菌”,首次明確了地中海弛張熱的病原體。 1897年Hughes根據地中
布魯氏菌的感染方式介紹
感染過程 布魯氏桿菌經皮膚傷口或粘膜進入人體后,附近毛細血管中的吞噬細胞會率先鉆出來迎敵。只要免疫功能正常,任何侵入人體的不明外來生物都會受到免疫大軍的阻擊。倘若吞噬細胞沒能將病菌全殲,便會隨著布魯氏桿菌的“余部”一同順著淋巴液“漂流”到淋巴結,以便聯合駐扎在那里的吞噬細胞,將這些病菌吞入“腹
布魯氏菌病能治好嗎
病情分析:布魯氏菌病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傳播途徑①經皮膚粘膜接觸傳染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陰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
布魯氏菌病有哪些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時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少數病例紅細胞、血小板減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現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免疫學檢查 1.平板凝集試驗:虎紅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試驗(PAT)結果為陽性,用于初篩。 2.試管凝集試驗(
布魯氏菌病的診斷檢查
診斷 應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標準者為疑似病例: 1.1流行病學史:發病前與家畜或畜產品、布魯氏菌培養物等有密切接觸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區的居民等。 1.2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多汗,肌肉和關節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結和睪丸腫大等表現。
布魯氏菌病怎么治療
一般人的醫院會給出治療方式,通常是在急性期發現后,利福平聯合其他抗生素使用,我們有用過四環素,但是好像現在一般醫院不這治療。如果是慢性期發現的話,很多后遺癥都出現了,很難根治,而且后遺癥是無法處理的。家畜的話,一般選用淘汰的方法,因為治療起來話費比較大,而且一般都影響生產性能,失去繼續飼養的價值。當
關于布魯氏菌的基本介紹
布魯氏桿菌(Brucell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不運動細菌,無莢膜(光滑型有微莢膜),觸酶、氧化酶陽性,絕對嗜氧菌,可還原硝酸鹽,細胞內寄生,可以在很多種家畜體內存活。 布魯氏桿菌會引起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危害較大。在我國該疾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牛、羊、豬 3
布魯氏菌的細菌分型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布魯氏菌病專家委員會,把布魯氏菌屬分為6個種19個型,即羊種布魯氏桿菌(3個型)、牛種布魯氏桿菌(8個型)、豬種布魯氏桿菌(5個型)、綿羊附睪種布魯氏桿菌(1個型)、沙漠森林野鼠種布魯氏桿菌(1個型)和狗種布魯氏桿菌(1個型)。對人致病的是豬、牛、羊、狗4個種,
布魯氏菌病可以治愈嗎
布魯氏菌病是由于布魯氏菌引發的感染,而布魯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之一,動物受到感染后沒有癥狀表現,但是人體一旦感染,危害極大。那么,布魯氏菌病恐怖嗎?權威專家表示,如果在布魯氏菌病發病的急性期及早發現病癥,并且采取正規方法進行治療的話,九成以上的布魯菌病會痊愈而且終身不復發。但是,布魯氏菌病如果轉為慢性
布魯氏菌的物種歷史介紹
布魯氏桿菌感染引起的布魯氏病(brucellosis),是一種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簡稱“布病”,又有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等稱謂。羊種布魯氏桿菌致病力最強,曾有阿拉伯語文獻記載,羊因為感染這種細菌而得病流產 [2] 。 1886年,蘇格蘭病理學家和微生物學家大衛·布魯氏(David
簡述布魯氏菌的形態特征
一般來講,布魯氏桿菌各個種的形態幾乎一樣,染色后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呈微小的球狀、球桿狀和卵圓形。羊布魯氏桿菌以球形和卵圓形多見,大小約0.3~0.6um。其他種布魯氏桿菌多呈球桿狀或短桿狀,比羊布魯氏桿菌也大些,約在0.6~2.5μm之間。涂片標本上無特殊排列,常單個存在,極少見到呈兩個相連或短
博茨瓦納發生流產布魯氏菌疫情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消息,2019年6月5日,博茨瓦納農業部向OIE報告稱,博茨瓦納發生流產布魯氏菌疫情。 疫情發生地位于博茨瓦納東南區洛巴策鎮,疫情于6月5日得到確認。 經臨床與實驗室檢測發現,具體發病情況如下: 目前博茨瓦納已采取對安全區/保護區內進行監視和選擇性屠宰和處置措施
布魯氏菌人間布病診斷標準
(1)流行病學 發病前病人與家畜或畜產品、布魯菌培養物有密切接觸史,或生活在疫區的居民,或與菌苗生產、使用和研究有密切關系者 。 (2)臨床表現 岀現持續數日乃至數周發熱(包括低熱)、多汗、肌肉和關節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結腫大和睪丸腫大等可疑癥狀及體征。 (3)實驗室檢查 布病玻
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就個別病人而言,其臨床表現可以很簡便,僅表現為局部膿腫,或很復雜而表現為幾個臟器和系統同時受累。羊型和豬型布魯菌病大多較重,牛型的癥狀較輕,部分病例可以不發熱。國內以羊型布病最為多見,未經治療者的自然病程為3~6個月(平均4個月),但可短僅1個月或長達數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
關于布魯氏菌的鑒別診斷介紹
(1)風濕熱。布病與風濕熱都有發熱及游走性關節痛。主要區別是布病多以侵犯大關節為主,風濕病則以侵犯小關節為常見。在風濕病時,經常見到紅細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細胞増多,心臟瓣膜常見損害。這在布病是罕見的。而淋巴結和肝脾綜合征在風濕病時極少看到。此外,水楊酸制劑,對風濕病有明顯療效,應用于布病只能起
關于布魯氏菌病的檢查介紹
1、布魯氏菌病的常規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通常為正常或偏低,可發生全血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加,可出現異型淋巴細胞。 紅細胞沉降率在急性感染期加快,慢性期可正常。 肝酶常輕度異常。 2、布魯氏菌病的實驗室初篩檢測 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結果為陽性。 膠體金免疫層析試驗(GICA
關于布魯氏菌病的預后介紹
1、布魯氏菌病一般預后良好,經規范治療大部分是可治愈的,死亡率小于2%,主要致死原因是心內膜炎、嚴重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等。 2、少數病例可以遺留骨和關節的器質性損害,使肢體活動受限,有的病例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診治不及時、不徹底所導致的慢性病患者,預后較差。 3、布魯氏菌病不良結局包括疾病
關于布魯氏菌病的病因分析
布魯氏菌病發病機制復雜。布魯氏菌進入人體后,隨淋巴液到達淋巴結,細菌在細胞內繁殖,形成局部的病灶。致病菌所在細胞破裂后導致菌血癥,致病菌隨血流分布至全身多個臟器,形成多發的病灶。 一、布魯氏菌病的發病原因: 布魯氏菌病由布魯氏菌引起,該菌分為6個種,分別為羊種、牛種、豬種、犬種、綿羊附睪種、
布魯氏菌疾病的病理變化
一般來講,患病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會發生病理變化。急性期表現為網狀內皮系統的彌漫性炎癥反應。并發展成傳染―反應性網狀內皮細胞增殖癥。最易發生病變的為結締組織系統,其次是淋巴系統,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布病病理學的主要特點:一是所有組織和器官都可發生病理變化,病變復雜,損害廣泛;二是不僅間質細胞改變,
關于布魯氏菌的殺滅方法介紹
在溫和條件下,布魯氏桿菌可在皮毛、水中和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數周至數月。但它對高溫、高濕和光照的耐受性不強:攝氏100度的干熱條件下,7~9分鐘即可將其殺滅,攝氏80度的濕熱條件下殺菌只需6分鐘左右,它在直射陽光下最長也活不過4小時。 巴氏消毒法足以有效殺滅牛奶中所有的布魯氏桿菌,更徹底的超高溫滅
布魯氏菌疾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布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羊布魯菌引起的較重,豬布魯菌次之,牛布魯菌較輕,但與個體的防御機能有關。近年來,布病多為輕型經過。不典型病例較常見。甚至在畜間檢出菌率相當高的地區,也很少發現急性典型病例,以隱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人居多 。 (一)潛伏期 本病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3周,平均2周。短
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點有哪些
答:在家畜中,牛、羊、豬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發生。布魯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家畜產仔季節較多發。牧區發病率高于農區。流行區在發病高峰季節(春末夏初)可呈點狀暴發。家畜感染布病潛伏期短的半月,長的可達半年、一年甚至幾年,也可能終生帶毒但不發病。經口感染是布魯氏菌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感染動物可長期甚
關于布魯氏菌病的基本癥狀介紹
1、布魯氏菌病患者潛伏期長短不一,一般為1~3周,也可長達數月。反復高熱伴大汗淋漓是該病突出的癥狀,常伴有游走性關節痛、睪丸腫痛,肝、脾、淋巴結腫大,也可見頭痛、皮疹等。 2、布魯氏菌病的癥狀和體征不具有特異性,最突出的表現為發熱。 3、部分患者可出現典型的波狀熱,即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
關于布魯氏菌疾病的防治措施介紹
布病不僅會對牲畜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同時,還可能會傳染給飼養員及其他參與牲畜養殖工作的職員,針對這些人也需要做好防治工作,防止疫情進一步擴大,對個人健康造成危害。在具體防治中,首先應普及布病預防基礎知識,使他們認識到該疾病的危害;其次,則需要規范各項操作,如養殖人員需要穿好無菌服,佩戴口罩,做好
布魯氏菌病的四大癥狀
公犬布魯氏菌病臨床癥狀表現為:狗狗表現得精神不振、焦躁,經常舔舐陰囊皮膚,甚至導致嚴重的潰瘍。但多數青年犬及未妊娠的犬缺少明顯癥狀。布魯氏菌病傳播途徑布魯氏菌的抵抗力較強,在土壤、水、乳汁中可生存較長的時間。主要存在于妊娠母畜的生殖器官內,并隨分娩或流產的胎兒、胎水及陰道分泌物及乳汁向外排出,病公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