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揭示青藏高原北緣早漸新世古海拔古氣候
位于青藏高原北緣的柴達木盆地發育有連續的新生代地層,是研究亞洲內陸干旱化進程及其機制的理想地區。大量的沉積學證據顯示亞洲內陸自晚始新世逐漸變干,并持續至今。驅動亞洲內陸干旱化的因素包括新生代全球氣候變冷,印度與亞洲板塊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副特提斯洋的退縮等。對這一地區古近紀古海拔和古氣候的定量重建無疑是認識亞洲內陸干旱化歷史和驅動機制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史恭樂副研究員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博文博士、張克信教授課題組,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英國開放大學Robert Spicer教授等多個團隊合作,在對大紅溝剖面早漸新世植物葉化石精確分類的基礎上,運用氣候葉相多變量分析程序(CLAMP)和熱焓值(moist enthalpy method)的方法,結合大氣海洋綜合環流模型(GCM),定量重建了柴達木盆地北部早漸新世的古氣候和古海拔。2020年3月1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地學期刊......閱讀全文
我國學者揭示青藏高原北緣早漸新世古海拔古氣候
位于青藏高原北緣的柴達木盆地發育有連續的新生代地層,是研究亞洲內陸干旱化進程及其機制的理想地區。大量的沉積學證據顯示亞洲內陸自晚始新世逐漸變干,并持續至今。驅動亞洲內陸干旱化的因素包括新生代全球氣候變冷,印度與亞洲板塊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副特提斯洋的退縮等。對這一地區古近紀古海拔和古氣候的
青藏高原從“谷地”到“世界屋脊” 的秘密
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如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形成今日之“高大”面貌之前,青藏高原其實還發育了一個低海拔的溫熱的“谷地”。 從“谷地”到“世界屋脊”,是如何演化的?其隆升過程又對今天的青藏高原環境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青藏高原上尚未揭開的謎題。 歷時20余年,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
我國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中央谷地形成及隆升歷史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科研團隊通過構造地質演化、巖石圈深部動力學過程、古溫度、古植被分析和古氣候模擬等多領域、多手段綜合研究,定量恢復了青藏高原中央谷地3800萬年至2900萬年前的隆升和消亡過程,揭示了中央谷地的隆升是青藏高原對地表圈層環境的巨大影響的開始。該成果10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
棕櫚化石為青藏高原抬升歷史提供新證據
3月7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研究員蘇濤和周浙昆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關于產自青藏高原中部,距今約2500萬年的大型棕櫚葉片化石的相關科研成果,為青藏高原抬升歷史提供了新的證據。這是中科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
科學家通過棕櫚葉化石揭開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
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中部發現了一片距今2500萬年的棕櫚葉化石,根據對這一化石的研究,科學家推測出了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同時也將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史推后了至少約1000萬年。該成果于北京時間7日凌晨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該化石是中國科學院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時發現的。科考隊在藏
25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還生長熱帶棕櫚
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中部發現了一片距今約2500萬年的棕櫚葉化石,根據對這一化石的研究,科學家推測出了青藏高原年輕時的模樣,同時也將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史推后了至少約1000萬年。該成果于北京時間7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該化石是中國科學院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時發現的。科考隊在藏
中英德科學家提出植物分布區交疊分析法
中英德三國科學家密切合作,選擇山東山旺中新世古生物地層中產出的化石植物為研究對象,對該地區1500萬年以前的古環境進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定量研究古氣候與古海拔的新方法——植物分布區交疊分析法(ODA)。該成果通過三維(經度、緯度和海拔)古環境分析所獲得的古氣候和古海拔數值較為客觀,特別對古山地的氣候
西藏古格王國為何離奇消亡?中科院團隊研究揭秘
歷史上,中國西藏地區的古格王國曾盛極一時,但在持續長達700年的統治后滅亡。因缺乏史料明確記載,青藏高原上這個神秘古國離奇消亡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長期以來備受歷史、考古等學界關注和聚焦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古生態與人類適應團隊最新通過對西藏阿里地區古氣候進行深
什么!3000萬年前柴達木盆地竟然涼爽濕潤!
一個由中、英地質學者組成的團隊最新發現,在約3000萬年前,柴達木盆地氣候涼爽、濕度適中,被溫帶落葉闊葉林覆蓋,與如今極端干旱的氣候條件有很大不同。圖片來源于網絡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如今的柴達木盆地以干旱為主要氣候特點,氣溫變化劇烈,風力強盛,日溫差常達到3
青藏高原古高度重建研究獲進展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輕和最高的高原,其高度占據對流層的1/3。青藏高原隆升對大氣環流施加了強大的動力和熱力效應,在晚新生代時期不僅是改變全球氣候的關鍵因素,同時也對亞洲季風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對青藏高原古高度的重建能夠增進我們對地質構造和長尺度氣候變化之間聯系的認識。然而,因為與古高度直接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