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Bern大學的Martin Grosjean等人(2014年)利用Specim公司的sisuSCS高光譜成像儀(400-1000nm)對波蘭?abińskie湖底沉積物樣芯進行掃描分析,并概括高光譜技術特點如下:無需對沉積物樣本二次取樣非破壞性亞毫米級別空間分辨率最佳成本效益可以快速生成數據提供復制數據集的可能,這在其它分析手段中是很難實現的儀器照片和結果見下。 上圖為Bern大學古湖泊實驗室的sisuSCS高光譜成像儀 上圖為波蘭?abińskie湖底沉積物樣芯高光譜成像組圖,A利用近紅外波段對沉積物樣芯進行成分分析;B為交叉偏振光下的特寫;C是對濕沉積物樣品進行RABD660;670(relative absorption band depth)分析(綠線,平均像素寬度為29);D為高光譜成像數據與高效液相色譜數據所做的擬合(葉綠素a和氯);E為三個年輪層的RABD660;670......閱讀全文
瑞士Bern大學的Martin Grosjean等人(2014年)利用Specim公司的sisuSCS高光譜成像儀(400-1000nm)對波蘭?abińskie湖底沉積物樣芯進行掃描分析,并概括高光譜技術特點如下:無需對沉積物樣本二次取樣非破壞性亞毫米級別空間分辨率最佳成本效益可以快速生成數據提供
高光譜成像是當前海洋成像前沿領域。由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具有光譜覆蓋范圍廣、分辨率高和波段多等許多優點,因此已成為海洋水色、水溫的有效探測工具。它既可用于海水中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含量、某些污染物和表層水溫探測,還可用于海冰、海岸帶等的探測。 國內海洋遙感應用基礎研究主要是一些數學模型的構建。
區域地質制圖和礦產勘探是高光譜技術主要的領域也是高光譜成像應用中最成功的一個領域。如今地面光譜儀主要有澳大利亞的PIMA,美國的ASD,GER,熱紅外FT-IR等,國內的有中科院研發的OMIS系列,PHI等。 利用高光譜遙感(含熱紅外高光譜)進行礦物識別可分為3個層次:礦物種類識別、礦物含量識
高光譜超多波段的成像光譜數據為植被分類識別提供了比以往更加詳細的信息,基于高光譜遙感的植被識別精度遠遠超出了常規所能獲取信息的精確性和可靠性,體現出高光譜在植被信息獲取能力方面的巨大優勢。 高光譜成像還應用于生態環境梯度制圖、光合作用色素含量提取、植被干物質信息提取、植被生物多樣性監測、土壤屬
高光譜成像具有非常高的光譜分辨率它不僅可以探測到常規成像更精細的被探測物的信息,而且也能探側到大氣吸收特征。 大氣的分子和粒子的成份在反射光譜波段反映非常的強烈能夠被高光譜儀器監測到。云蓋制圖,云頂高度和云層狀態參數估算,大氣水汽含量與分布估算,氣溶膠含量估計以及大氣光學特性評價等是高光譜成像
成像信息定量獲取的領域被高光譜成像技術所拓寬,由于運用越來越廣泛也逐漸成為農業成像應用的重要前沿技術手段。 在農業方面作物長勢情況,災害監控和農業管理等方面我們都可以使用高光譜數據不僅能準確地反映田間作物本身的光譜特征以及作物之間光譜差異,也可以更精準地獲取一些農學的信息,比如作物含水量,葉綠
由于高光譜遙感在地面目標識別方面的優勢,很早就被應用于軍事領域并且逐步取代多光譜遙感成為主要偵察手段 (1)戰場詳細偵察 高光譜遙感儀器能夠在連續的工作波段上同時對目標進行探測,可以直接反應被測的物體的光譜特征,能夠分辨出目標表面成分和狀態,可以得到空間探測信息與地面實際目標之間存在的精確對
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在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86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亦開展了高光譜成像技術的獨立發展計劃。我國高光譜儀的發展,經歷了從多波段到成像光譜掃描,從光學機械掃描到面陣推掃的發展過程。 根據我國的使用情況先后開發出了滿足海洋環境監測和森林探火的需求的以紅外和紫外波段以及以中波和長波紅外
近端成像遙感技術可根據特定的外部反射特征對生物體進行表征和特征描述。這些成像技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并廣泛應用于植物和動物的生態、系統、進化以及生理研究中。然而,重要的因子可能會影響質量和體反射率特征的一致性,從而影響這些技術作為非侵入式表型和特征的部分能力。我們從3種昆蟲中獲得了高光譜體反射率,并研
2008到2010年,我國處于富營養的湖泊數量已占多數,占調查總數的78.7%,其中,處于輕度富營養、中度富營養和重度富營養湖泊數量分別占調查總數的50.7%、21.3%和6.7%;處于中營養的湖泊數量占調查總數的14.6%,且不斷向富營養化湖泊轉變;處于貧營養狀態的湖泊數量只占調查總數的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