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治污利器
我國當前面臨的大氣污染問題成因復雜、治理困難,而“技術不足”是長期以來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不久前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十條措施之一,并明確提出要加快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發。 西安市有關部門與企業共同研發降塵減霾車投入到工地揚塵控制,是我國科技治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強化大氣污染防控領域的科技支撐工作,增加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的科技投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控領域的科學研究,都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直接有力的保障。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樣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利器。如何用好科技這柄治污利器,還需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想辦法、多動腦筋。 ......閱讀全文
河北省支持七領域水污染防治科技創新
典型行業水污染負荷削減,城鎮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面源污染控制,水資源節約利用,河流、湖庫、濕地水質改善及生態修復,近海海域環境保護,飲用水安全保障……這是河北省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技術領域。 近日,河北省科技廳聯合省環保廳發布《關于加強水污染防治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河北省
防治機動車污染需要政策創新
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出現了大范圍霧霾天氣,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于空氣污染治理的關注。機動車作為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源之一,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治理其排放污染。當前,與機動車污染防治相關的環境經濟政策有哪些?北京市如何促進老舊機動車淘汰,開展經濟政策的探索與創新?本版特邀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相關人員撰寫此文,以期
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全面科技支撐
為應對近年來我國多地接連出現以大氣細顆粒物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氣,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據了解,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編制的《清潔空氣研究計劃》,將為有效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
科技部“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專題”服務系統上線
5月13日,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www.nstrs.cn)中新開辟的“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專題”正式開通,并面向政府部門、科研人員和社會公眾集中開展服務,目前資源總量已達40997份。 “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專題”設科技報告、標準法規、論文專利、專題論壇、關鍵技術、應用案例等服務專欄,其
水污染防治措施--重金屬污染防治
重金屬污染防治由冶金、電鍍,石油化、機械制造等廢水排放出重金屬而引起的水質污染,是最早被人們發現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環境保護工作多是從防治水體重金屬污染開始,排放有關重金屬的企業必須有處理措施。目前我國重金屬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水環境重金屬濃度已基本達標,僅個別時段、局部河段還不能完全達
“治污黑科技”:新材料助力黑臭水體污染防治
?? 6月5日電,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解決黑臭水體污染治理的世界性難題提供了新選擇。我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材料,將其平鋪在黑臭水體表面,太陽光照射兩周內,可明顯改善水質。今年初,相關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擁有發明專利50多項,已在上海、安徽、江蘇等地成功示范,正成為整治黑臭水體和污染防治的利器
大氣污染治理須走科技創新之路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查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7月1日起實施。國家重點地區排放標準:氮氧化物為100毫克/立方米,煙塵2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這些數據讓很多火電廠企業感到壓力巨大,很多企業甚至將面臨關停的
水污染防治措施--痕量有機污染物防治
痕量有機污染物防治世界發達國家正面臨著這個問題。我們在解決了耗氧有機物污染之后,也會將重點轉向痕量有毒有害有機物污染的防治。正如前述,這些污染物濃度雖低,但有致畸、致突變、致癌作用,有干擾內分泌效應,有生殖遺傳毒性,有急性、慢性毒性等。為了保護人體健康,各國都花費很大代價去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我們已起
上杭臨城鎮創新水質檢測方法 加強養殖污染防治
連日來,上杭縣臨城鎮環保站站長劉定南有點忙碌。除了日常工作外,他還要向前來“取經”的其他鄉鎮介紹一種新的水質檢測工作方法。 “過去,我們的水質檢測工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依靠所購環保設備公司提供的檢測數據,另一個就是靠‘眼觀鼻聞’判斷水質。第一種方法不夠客觀,第二種方法不夠準確。這對于我們科學
四百億污染防治資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日前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透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調整支出結構,向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傾斜,累計投入1.16萬億元,年均增長15.7%,高于同期中央財政支出9.5%的增幅。 圖片源自網絡 劉昆指出,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財政部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