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態環境政策改革建議有哪些?
“十四五”時期,結構調整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政策重心進一步從污染治理末端的污染防治向污染治理前端的發展源頭調整,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度融合,結構調整成為生態環境政策體系調控的主要領域,尤其是創新發揮好激勵引導類政策工具的作用。 一是以非電重點行業超低排放補貼、水電價階梯激勵政策為主要“抓手”促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調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創新,持續推進“散亂污”治理政策,深化工業行業超低排放政策,建立排放績效導向、階梯式激勵、差別化補貼的超低排放補貼模式;完善節能環保產業“提質上檔”驅動政策,加強稅式優惠等政策激勵;完善綠色產品生產與供給政策,繼續推進完善綠色采購清單。 二是以補貼、電價改革為主要抓手推進能源節約利用與結構調整。完善清潔能源推廣和提效政策,繼續實施清潔取暖補貼政策,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投融資模式,擴大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煤炭減量替代政策范圍;繼續完善......閱讀全文
“十四五”生態環境政策改革建議有哪些?
“十四五”時期,結構調整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政策重心進一步從污染治理末端的污染防治向污染治理前端的發展源頭調整,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度融合,結構調整成為生態環境政策體系調控的主要領域,尤其是創新發揮好激勵引導類政策工具的作用。 一是以非電重點行業超低排放補貼、水電價階梯
王金南院士:應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改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是新時期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4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出席“水與發展縱論”第二期線上活動時指出,“到2035年之前,環境質量改善仍然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主線”;但新時期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對生態環境政策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
中國需要改革環境政策
劉建國和Jared Diamond在這篇《科學》雜志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環境部門領導人在創設考慮了環境成本在內的評估國民財富的工作時,其工作受到了國家統計局的阻礙。 2004年,中國環保總局啟動了綠色GDP來替代傳統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式,傳統的方式在計算GDP的時候不會減去環境的成本。然而,國家
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強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監測支撐。《規劃》指出到2025年,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大監測”格局將更加成熟定型。《規劃》立足新發
美議員力推能源政策改革
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民主黨資深參議員羅恩?維登(Ron Wyden)日前表示,美國需要對能源政策進行調整以適應天然氣和石油行業的新發展。 據路透社報道,維登指出,人們應當對現行的能源政策進行改革以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并更好地保護空氣和水資源免受污染。但他并未過多提及新的能源法案的細節。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公布
記者1月22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深入落實《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近日該部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強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推動減污降
實現碳達峰:抓住窗口期夯實減排基礎
“十四五”作為我國開啟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實現“3060”目標的重要基礎期和窗口期。隨著政策的落實和技術創新的支撐,我國一些領域有望在“十四五”時期提前實現碳達峰。 日前,由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組、綠色發展創新中心(iGDP)共同主辦的“‘十四五’能源規劃的若
減排工程政策措施建議
減排工程政策措施建議:?? 1、把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作為污水處理工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施系統建設。?? 2、將發揮污水處理廠運營實效作為優先領域,實現從建設為主向運行維護為主的轉變。
兩會說環保,1024件議案共同保護綠水青山
完成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是政府機關一項重要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 生態環境部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指出,生態環境部全面完成2021年度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任務,持續實現主辦件溝通率、按期辦結率、代表委員滿意率三個百分之百。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三五”時期,生態環
編制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的幾點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同時,人民群眾對優良環境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環保規劃逐漸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重視。環保規劃是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目標,約束人們生產生活行為,對人類活動進行時間與空間上合理安排的指導方案。因此,環保規劃是防治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提高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