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儀又稱為夜視眼鏡,夜視望遠鏡,以及紅外線望遠鏡等,是一種在全黑或有微光的夜晚觀測的儀器,最早在軍事上得以應用。后廣泛用于刑偵,安全防范,森林防火,電力及通信的巡線,工地,養殖場,農場的看護,甚至旅游等各領域。夜視儀發展至今經過半個世紀,大致分為幾種: 1. 微光夜視技術又稱像增強技術,是通過帶像增強管的夜視鏡,對微弱光線照射下的目標像進行增強,以供觀察的光電成像技術。微光夜視儀是目前國外生產量最大和用途最廣的夜視器材,可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兩種。 2. 紅外夜視技術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通過主動照射并利用目標反射紅外源的紅外光來實施觀察的夜視技術,對應裝備為主動紅外夜視儀。盡管主動紅外夜視技術具有成像清晰、制作簡單等特點,但它也有著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在戰場上,紅外按照燈的紅外光會被敵人的紅外探測裝置發現。這一弱點無疑宣告了主動紅外夜視技術必被淘汰的命運。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是借助于目標自身發射......閱讀全文
1982 年 4 月— 6 月,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爆發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4 月 13 日夜間,英國攻擊阿根廷據守的最大據點斯坦利港。當時3000名英軍的所有槍支、火炮都配備有紅外夜視儀,能夠在黑夜中清楚地發現阿根廷軍目標。而阿根廷軍隊缺乏夜視裝備,不能有效地發現英軍目標,處境十分被動。最終,英國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教授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該研究成果于2月28日(美國東
馬玉乾指導碩士生實驗 自然界存在眾多光線,能被人類眼睛感受到的可見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類就看不到紅外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
馬玉乾指導碩士生實驗 自然界存在眾多光線,能被人類眼睛感受到的可見光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如人類就看不到紅外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韓綱教授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該研究成果于2019年2月28
自然界中電磁波波譜范圍很廣,波長由短至長包括γ射線、X射線、紫外光、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而人類和哺乳動物的視網膜只能感知可見光(波長390-700納米),只占電磁波譜很小的一部分(圖1)。由于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缺乏能夠感知紅外光的感光蛋白,人類和哺乳動物無法通過視覺系統感知紅外光,
自然界存在眾多光線,能被人眼感受到的可見光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人類就看不到紅外光。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能讓人類具有紅外光感知能力。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研究組與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醫學院韓綱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納米技術,首次實現了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
紅外測溫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在產品質量控制和監測,設備在線故障診斷和安全保護以及節約能源等方面發揮了著重要作用。近20年來,非接觸紅外人體測溫儀在技術上得到迅速發展,性能不斷完善,功能不斷增強,品種不斷增多,適用范圍也不斷擴大。比起接觸式測溫方法,紅外測溫有著響應時間快、非接觸、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長等
2016年10月24日,第四屆中國(北京)高新技術交流展洽會暨第九屆光電子?中國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組委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公布籌備工作最新進展。據悉,2017年“博覽會”將移師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坐落于北京順義天竺空港城商務區,主題是“高新成果與新興產業無縫對接、科技服務
如果你既喜歡燒餅也喜歡臘汁肉,把兩種食材結合起來,來一份肉夾饃,口感或許更勝一籌。材料學也是如此。日前,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將兩種熱門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結合在了一起,制造出一種超高效發光晶體,為LED技術開創了新的研究平臺。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在這項研究中,該研究小組
8月8日21時19分46秒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的7.0級地震,牽動著億萬人的心。不僅因為那里美若天堂,讓人擔心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安危,也是因為人們很容易就想到汶川大地震,以及當時的慘烈。這些天,大批救援力量在災區奮力救人。 其實,自地球誕生之日起,地殼在持續緩慢運動,蓄積了巨大的
想要有一雙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該怎么做?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紅外探測器。但是它也有價格昂貴、靈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等問題,嚴重限制了紅外成像的應用,尤其是在民用領域。記者30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和物理學院的繆峰課題組,研制出一種基于全新工作機制的紅外探測器件,
想要有一雙穿透黑夜的“千里眼”,該怎么做?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紅外探測器。但由于價格昂貴、靈敏度低、可集成性差,紅外成像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民用領域。記者30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和物理學院的繆峰課題組,研制出一種基于全新工作機制的紅外探測器件。相關成
關于下達2010年度國家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國科發計〔2010〕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省級城市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