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望遠鏡做什么?“天極”:偏愛伽瑪暴的小蜜蜂 我們知道,人的眼睛對光的偏振狀態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蟲的眼睛對偏振卻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只眼:三只單眼、兩只復眼,每只復眼包含有6300個小眼,這些小眼能根據太陽的偏振光確定太陽的方位,然后以太陽為定向標來判斷方向,所以蜜蜂無論外出采蜜還是回巢,都不會迷路。左:昆蟲的復眼(圖片來自網絡);右:“天極”望遠鏡的探測器 為了測量伽瑪射線的偏振,“天極”望遠鏡采用1600根塑料閃爍棒(可不是普通的塑料哦,伽瑪射線在該材料中可誘發熒光)組成一個探測器陣列(是不是很像小蜜蜂的復眼?),通過測量每個伽瑪射線光子同時作用的多根塑料閃爍棒的位置分布獲取偏振信息。 雖然“天極”望遠鏡跟小蜜蜂測量偏振的原理并不相同,但二者在“眼睛”的構造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由于伽瑪暴是不可預測的隨機發生的天文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捕捉伽瑪暴,“天極”望遠鏡將在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地開......閱讀全文
“天極”望遠鏡做什么?“天極”:偏愛伽瑪暴的小蜜蜂 我們知道,人的眼睛對光的偏振狀態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蟲的眼睛對偏振卻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只眼:三只單眼、兩只復眼,每只復眼包含有6300個小眼,這些小眼能根據太陽的偏振光確定太陽的方位,然后以太陽為定向標來判斷方向,所以蜜蜂無論
與引力波共舞? 沒錯,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預言,人們嘗試探測它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aLIGO)宣布歷史性地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編號GW 150914),使人類正式進入了引力波天文學時代…也讓我們見識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說到望遠鏡,你會首先想到什么?——雙筒?“牛反”?亦或是高大上的“哈勃”? 各種光學望遠鏡(左上:雙筒望遠鏡;左下:天文愛好者常用的望遠鏡;右:哈勃空間望遠鏡)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更高端的,它的名字叫“天極”,即將隨著“天宮二號”一起上天,去探測宇宙中的伽馬射線。 什么?說到伽
隨著人類探索宇宙的不斷深入,不依賴地面設備的航天器自主導航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脈沖星被稱作“宇宙燈塔”,是一類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其脈沖信號的長期時間穩定度很高(可達10-18s量級),甚至優于地球上的原子鐘,可作為宇宙航行中的時間基準。脈沖星信號在多個信號窗口都可以探測到,其中因為X射線波段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于航天員的情況,我們想了解的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視空間應用能力建設。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
日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了預定的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視空間應用能力建設。
從18日在京召開的天宮二號地球觀測用戶大會上獲悉,天宮二號在軌運行2年多來,對地觀測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共分發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37TB,支撐了70余個相關項目研究。 作為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至今已經穩定運行8
2016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在列舉2016年重大進展時特別提到“‘中國天眼’落成啟用,‘悟空’號已在軌運行一年,‘墨子號’飛向太空,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遨游星漢”,并表示“這一切,讓我們感到欣慰”。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在經歷20年的規劃和建設后,James Webb空間望遠鏡(JWST)已經完成,并將開展一系列的測試。美國宇航局的官員表示,這臺有史以來最大的空間望遠鏡將在2年內發射升空。美國航天局管理人員Charles Bolden在今晨主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了JWST的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JWST那臺球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