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翻譯分子成像邊界
為了實現個體化醫療,需要對健康和疾病個體在分子層面上有全面的了解,質譜分析技術的發展,增加了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知識。與健康細胞相比,這些技術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臨床樣本中的細胞會怎樣出現異常。近年來,要將這些分子特征轉化至臨床結果和治療方案,了解其分子的空間特性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這一趨勢越來越顯著。 為了以高通量和高靈敏的方式分析臨床樣本的空間特征,人們已將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質譜成像(MALDI-MSI)以及液相色譜-質譜(LC-MS)數據結合在一起。但到目前為止,由于此類實驗的高度復雜性,人們仍需要在單獨的儀器上完成這些分析。 Ron Heeren是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馬斯特里赫特多模式分子成像研究所的著名教授和學科主任。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大分子系統能量學、非共價結合蛋白復合物的構象研究以及轉化醫學成像研究等。 Heeren教授的研究小組最近開展了一項研究,即在一臺儀器上完成同一組織的MALDI-MSI的分子空間信息和L......閱讀全文
有關MALDI質譜分子成像技術的介紹
MALDI 質譜分子成像是在專門的質譜成像軟件控制下,使用一臺通過測定質荷比來分析生物分子的標準分子量的質譜儀來完成的。被用來研究的組織首先經過冰凍切片來獲得極薄的組織片,接著用基質封閉組織切片并將切片置入質譜儀的靶上。通過計算機屏幕觀察樣品,利用MALDI 系統的質譜成像軟件,選擇擬成像部分,
挑戰高分子量蛋白——MALDI質譜分子成像技術
在對組織或生物體進行成像,分析小分子構成的時候,有一個“攔路虎”總是阻礙實驗的進程,那就是多肽,這些多肽體積十分大,要想對它們進行分子成像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想要研究腫瘤邊緣的分子微環境,如果直接成像是不可能獲得清晰圖像的。來自范德堡大學的質譜方法專家Richard Caprioli博士因
探索質譜前沿極限:顆粒質譜與成像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有目共睹。學物理出身、從事科學研究的質譜學者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數年前在北京質譜年會上,第一次聽聶宗秀的報告時就印象深刻,用離子阱質譜測定數百兆分子量的大顆粒的工作讓人耳目一新。如果說探索高質量極限的工作還不夠引人注意,那么用MALDI測定那些以前不能測
John Yates專訪:探索質譜與信息學之間的奇妙關系
計算機對質譜的發展一直起著巨大的影響。從數據采集到儀器操作再到數據分析,計算機在質譜發展史中的多個關鍵時刻都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串聯質譜和信息學的結合,使蛋白質組學能夠快速將氨基酸序列與質譜圖進行歸屬。 隨著分析工具的日漸發展、數據生產數量與數據類型的逐漸多樣化,計算機信息的處理能力也在不斷增
質譜測試分子量的范圍
常用100-1000,離子阱50-2000,三重四級桿50-2000,TOF50-幾萬,另外根據調諧(calibration)的范圍不同上面的范圍會有變化
質譜圖如何判斷分子量?
先找到分子離子峰(一般為質荷比最大的質譜峰),再結合其同位素峰及碎片峰證和推斷的經質量分開后,到被并記錄下來,經處理后以質譜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圖中,表示離子的質荷比(m/z)值,從左到右質荷比的值增大,對于帶有單電荷的離子,橫坐標表示的數值即為離子的;表示離子流的,通常用來表示,即把最強的離子流強
ICAS 2017分會(三):質譜成像及質譜監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8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質譜分析分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博士朱春華帶來了題為《通過原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質譜儀探測電子束
再帕爾?阿不力孜:常壓敞開式質譜分子成像新技術與應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 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 2014年4月26日,首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盛大開幕。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的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帶來了題為《常壓敞開式質譜分子成
島津發布iMScope QT成像質譜顯微鏡
在質譜成像和光學觀察方面達到世界領先的精度iMScope QT成像質譜顯微鏡隆重發布島津于2020年6月9日發布新型“ iMScope QT”成像質譜顯微鏡。該革命性產品具有世界一流的分析速度和成像功能,帶有內置光學顯微鏡,還可以用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它是6年前發布的“ iMScope TRIO
分子泵在質譜技術中的應用
分流渦輪分子泵示意圖。 分析儀器需要清潔、干燥的高真空系統,真空度范圍為10-10~10-3mbar,渦輪分子泵技術為質譜儀等分析儀器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本文簡單介紹了德國普發真空公司的分子泵在便攜質譜、在線質譜、GC-MS、LC-MS、ICP-MS、TOF-MS以及其他質譜儀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