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將建兩個風電基地發展新能源產業
記者28日從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改革委獲悉,該區結合風能資源現狀,將在南北兩端陸域確定兩個大規模集中風電開發區域,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研究、開發與使用。 濱海新區日前印發了當地風電產業發展的“十二五”規劃,其中確定南北兩個風電發展重點開發區域。同時還將在渤海沿岸小規模分散開發風電,在與河北省交界南北兩處開發海洋風力發電場。 其中,在北部的漢沽大神堂區域重點建設大神堂風電場,在大港獨流減河、青靜黃排水渠等區域重點建設沙井子、北大港等風電項目,并因地制宜推動分散式小型風電機組接入低壓電網。 風電產業是濱海新區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發展方面,聚集了維斯塔斯、歌美颯、明陽、東汽等國內外知名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一大批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以風電整機為龍頭、零部件配套為支撐、風電服務業為基礎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新區的風電裝機生產能力已經達到全國20% 左右。未來5年,新區將打造風電產業世界級的發展基地......閱讀全文
海上風電醞釀千億市場
近日,由綠色和平、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和全球風能理事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指出,2011年,中國風電累積裝機容量繼續居世界第一,整機制造企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指出,激烈的競爭讓國內整機制造企業越來越看重海上風電的相關產品和技術。 根據我國風
發展海上風電意義何在?
海上風電覺醒得夠快,但不夠早。當前各能源品類電力裝機已現過剩之憂,而從不堪重負的補貼壓力和密集出臺的政策風向看,補貼紅利期已進入尾聲。在這個當口,高額開發成本+高技術難度+高環境風險的海上風電是否處于發展良機?發展海上風電的意義何在?圖片來源于網絡 給我們帶來深刻感觸的,是剛剛發生的中興芯片危
能源局力挺海上風電
國家能源局網站2月27日披露,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日前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海上風電發展座談會,會議指出,為實現2015年500萬千瓦目標,未來我國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開發。分析人士認為,該消息對風電股屬于中長期利好。 發展迫在眉睫 劉琦副局長在講話中
德國海上風電風生水起
2011年,德國政府決定在未來10年內逐步終止境內所有核電站,2022年徹底退出核能。核電目前占德國整個能源結構的23%,要在短時間內補上這一缺口,加之德國陸上風電逐漸飽和,海上風電被委以重任。 2010 年,德國建成投運了第一個海上風電場Alpha Ventus,位于Borkum島西
海上風電儲能方法探究
我國近海風能資源豐富,擁有18,000 多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可利用海域面積多達300 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海上風電都在東南沿海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并且土地資源緊缺,海上風電正可以緩解這些問題,為了抓住機遇,國內各大能源公司“跑馬圈地”,幾乎將我國適合海上風電
海上風電綠動京津冀
一度“海電”八毛五,用戶掏五毛(我國目前火電價格),余下政府補。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相關文件這樣明確“海電”標桿價。此舉被業界解讀為海電破冰,上千億元市場有望啟動。這對飽受霧霾困擾的北京來說無疑是個特別振奮的消息,因為京畿重地河北唐山灣地區在建設海電項目有望更順暢,并可在2017年初并入京津
首批海上風電項目開工遇阻
雖然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結果已經公布近兩年的時間,但目前該項目仍未開工。7月12日,業內資深人士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遇阻的主要原因除了審批手繁瑣外,核算下來的成本已經遠遠高出當時的中標價格,以低于成本的中標價根本無法開建。 據了解,首輪國家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
荷蘭將斥巨資發展海上風電
據荷蘭《電訊報》5月30日報道,應議會要求,荷社會與經濟理事會經過與能源企業、環保組織和雇主協會磋商,將出臺“國家能源協議”,該協議的目標是在未來數十年投入巨資發展海上風電項目,使荷蘭實現向可持續能源的過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過為建筑和工程企業創造商機刺激經濟發展,屆時,荷蘭幾乎所有的火力發
海上風電技術獲重大突破
風電行業又迎來新的技術突破。繼著床式海上風電之后,近日在日本福島縣一座浮體式風車投入運轉,開始向陸地輸送電力。據了解,該技術利用漂浮在海上的浮體式風車進行發電,風車可承受70米的風速。目前海上風電的主要形式為著床式,即風車直接固定在平淺的海底。 從目前情況來看,著床式發電風車遭遇到強臺風時
全國最大海上風電落戶鹽城
4月9日,中電投濱海海上風電場第18號風機安裝完畢。中電投濱海海上風電場位于濱海中山河和濱海港之間的近海海域,一期工程總投資16億元,總裝機容量100兆瓦,建設25臺4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已有8臺并網發電。二期、三期工程將再建100臺風機共700兆瓦的裝機容量,目前均已進入開工準備階段。該風電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