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科技傳播論壇舉行
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科技傳播論壇暨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5日在北京舉行,其主題為“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傳播”。開幕式上揭曉并頒發2020年科技傳播獎,抗疫期間7名優秀個人、3個優秀團隊獲獎。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徐延豪致辭表示,希望廣大科技新聞工作者立足“人民”不動搖,始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立足“科學”不動搖,虛心求教相關行業的科學家,多綜合科學的觀點,特別是要不信謠、不傳謠,主動發聲,解疑釋惑,敢于辟謠;樹立“共同體”思維,增強團結,加強合作,更好地做好全媒體時代下的科技傳播工作。 徐延豪還提出,中國科技新聞學會要當好“組織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組織的作用,通過培訓等方式服務科技新聞工作者;當好“服務員”,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協助媒體聯系專家科學客觀報道;當好“聯絡員”,加強自身建設,創新工作方法,調動學會各專委會和全體會員的積......閱讀全文
2015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科技是一種迷人的信仰。理論的改寫、技術的更迭,都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變世界。2015年的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有對基礎物理的求索,對宇宙深空的探測,對人腦功能的發掘,也有對爭議性技術的討論,對氣候變化的思考……而最讓我們欣喜的是,今年的國際“十大”,有了更多來自中國的消息。 1.中科大首
科技日報評201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本報讀者參與評選的2010“福田汽車杯”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今天揭曉。 201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是(按發生時間順序): 一、我國迄今最大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通過驗收 我國迄今最大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上海光源”
2016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數千年來,人類依靠直覺去探索世界運行的原理。雖然這種方式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譬如曾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結果仍然是真理大過謬誤。現在,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正發生劇變:人工智能刷新著超越人類的成績、引力波將帶來天文學革命、基因編輯讓設計生命近在咫尺、量子計算機虎視眈眈地要推翻50年來的經典運作方式……這
2009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本報讀者參與評選的“2009‘福田汽車杯’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今天揭曉。 2009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是(按事件發生時間順序): ? 一、“國標”領跑3G時代 元旦,備受期待的3G牌照終于發放,中國第三代移動通訊的大門被打開。中國移
李浩鳴科技新聞作品集出版
近日,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科技新聞作品選(1991-2021)》面世。據悉,這是我國高校教師首次出版個人科技新聞作品集,引起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和媒體人士的關注。 該書作者李浩鳴自1991年開始加入《中國科學報》從事科技新聞報道,在報社的支持下曾創辦中國科學報社湖南記者站、深圳記者站,
2018年十大國際科技新聞解讀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科技治理給科技傳播帶來新挑戰
“公眾參與意識強烈,但參與的基礎非常薄弱,科技治理面臨挑戰。”8月2日召開的第21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奮宇研究員作了題為《科技治理與科技傳播》的學術報告。報告中,他介紹了科技治理從理念到現實的轉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科技傳播在其中能夠如何發揮作用。 黨的十
2011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評選揭曉
12月29日,由《科技日報》主辦、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協辦,部分兩院院士、中央主流新聞媒體負責人、資深科技記者和新聞網站主編共同評選出的2011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在京揭曉。部分入選者代表應邀對新聞進行了現場解讀。? 此次入選的2011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既有如殲20試飛成功這樣體現我
中藥防治甲流上榜09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據中國醫藥報北京訊 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以及讀者參與評選的“2009國際十大科技新聞”12月28日揭曉。 2009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是:1.基因篩選“無癌”嬰兒誕生;2.人造衛星太空相撞,美國“銥33”衛星與俄羅斯“宇宙2251”衛星發生碰撞,這是人類歷史上人造
2016年度國際十大醫學科技新聞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