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變化多端,基因測序怎么跟節奏
在受到大規模全球緊急情況的挑戰時,如何科學有效應對是全球面臨的共同現實。新冠肺炎大流行為科學開啟了巨大的機遇,并讓科學在這之中充分發揮了作用。其中,以閃電般的速度開發疫苗就是核心技術能力的體現,基因組測序亦然。 1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總干事譚德塞表示,病毒傳播得越廣,變異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最關鍵的是,我們可以有效地對病毒進行測序,從而了解病毒是如何變化的以及我們該如何應對。雖然診斷工具和疫苗對當前的病毒仍然有效,但未來我們有可能需要進行調整。 上周,世衛組織發布了一項全面的實施指南和風險監測框架,以幫助各國建立具有影響力的基因測序方案。基因測序利于追蹤病毒和疫情防控 這份針對基因測試實施的指南稱,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可以用于許多不同的領域,包括改進診斷、制定對策和疾病流行病學調查。 疫情暴發早期,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共享使分子診斷分析得以迅速發展,這提高了全球針對疫情......閱讀全文
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2021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和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的新冠病毒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工作,實現了“安全、有效、快速、
優化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開、“躺平”
對密切接觸者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不再判定中風險區……這些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措施是近期輿論焦點。11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了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措施”),二十條措施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簡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力量不可或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力量不可或缺。如何讓高校院所沉淀的高價值專利盡快服務疫情防控,使科技發明和知識創新真正為“戰疫”服務,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3月24日,中關村管委會發布新一期“疫情防控高價值專利轉化項目路演活動”通知,即將于兩天后舉行的路演活動,將迎來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工業大學等多家
昆明發布全國首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域標準
記者11日從云南省急救中心獲悉,昆明市10日發布中國首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域標準。 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云南省急救中心在完成新冠肺炎疑似、確診或主訴發熱癥狀相關病例的呼救受理調度及轉運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新冠肺炎疑似、確診或主訴發熱癥狀相關病人的呼救受理和轉運工作流程及規范。圖片來源于
財政部: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衛生健康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衛生健康委: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各地更好地做好防控經費保障工作,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現將有關經費保障問題通知如下: 一
多地出現甲流疫情,或與新冠防控有關
近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均出現學校因學生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以下簡稱甲流),所在班級停課的情況。據2月23日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當周全國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共報告108起流感暴發疫情,其中甲流占比87%。 激增的流感病例,也帶動藥店相關藥物的熱銷甚至斷貨。2
劉磊鑫:新冠疫情防控推動數字治理實踐
疫情數據實時更新、在線醫療問診、遠程診療服務支撐……全新的數字化手段,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17年前的“非典”應戰截然不同。數字治理,提升了抗擊疫情的手段和能力,凸顯了我國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飛躍。 對此,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合伙人劉磊鑫、寧波新經濟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王彬在接受《中國科學報
最新速覽|各地持續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舉措
優化風險區域管理、完善核酸篩查方案、提高流行病學調查效率……連日來,全國各地結合疫情變化形勢和各地實際情況,多地因時因勢調整優化防控舉措,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 快封快解、應解盡解 11月30日,廣州海珠、天河、番禺、荔灣等區陸續發布通告,宣布解除所有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廣州除劃定的高風
氣溶膠新冠病毒監測:助力疫情防控更快更高效
通過一個“熱水壺”形狀的便攜式氣溶膠采集器,快速采集氣溶膠樣品后,送入到一體化高靈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儀,進行檢驗后儀器報告樣品的檢測結果,整個流程不到45分鐘就完成了。? ? 這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劉鵬向《中國科學報》介紹的“科技冬奧”專項——“生物氣溶膠新型冠狀病毒監測技術”成果。? ?
中國官方解讀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出臺背景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13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解讀問答。資料圖:醫護人員在用酒精消殺。 瞿宏倫 攝 談及《通知》出臺的背景,答問指出,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于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中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