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百位專家學者,以“代謝科學驅動人類未來”為主題,以20多個精彩的戰略報告結合4場圓桌會議討論,充分展示了代謝科學的集聚式布局在未來生命科學中的理論創新和高端生物產業創新發展中所處的關鍵地位,增進了對代謝科學體系建設的深度認知。 鑒于“今天的代謝科學戰略布局關系到明天生命科學縱深發展,乃至我國生物技術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與會院士專家呼吁國家、生命科學科研人員以及社會方方面面形成共識和合力,努力使我國代謝科學能夠占據國際戰略引領地位。 前所未有的機遇 代謝科學作為生命科學基礎與應用研究理念的聚合,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它已發展成為驅動解決人類面臨的健康頑疾、糧食安全、環境保護和綠色制造等方面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的推手。 論壇共同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鄧子新在主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學以及相關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閱讀全文
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百位專家學者,以“代謝科學驅動人類未來”為主題,以20多個精彩的戰略報告結合4場圓桌會議討論,充分展示了代謝科學的集聚式布局在未來生命科學中的理論創新和高端生物產業創新發展中所處的關鍵地位,增進了對代謝科學體系建設的深
科學網12月3日上海訊(記者黃辛)藥價太貴,濫用抗生素引發耐藥危機,癌癥、老年癡呆癥缺少有效藥物……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有望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途徑。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共同倡議、上海地區合成生物學實力研究單位共同發起的“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在上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舉行。作為表型組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前沿學術峰會,今年兩場大會均聚焦“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00余位正式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呂海濤研究員再次受邀在組學與質譜學領域著名雜志《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中科院分區1區TOP級雜志,影響因子9.526)發表評論文章“Mass spectrometry and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delineate the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有部熱門戰爭小說中說道: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這個話同樣可以引申到一個家族一個企業。1986 年,擁有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兩個上市公司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在美國創立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例左右的新發肝癌病人,其中35萬例以上在中國。中國是肝病大國,同時也是肝癌大國。一直以來,人類和肝病的斗爭不曾停歇。 “得了肝癌不可怕,怕的是其復發轉移,要抑制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需要對其表達的標志蛋白分子進行監測和預警。如果執行肝臟基本代謝及解毒功能的蛋白質表達量降低,而與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杰出成就獎。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并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于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
加拿大阿伯特大學生命科學與計算科學教授David Wishart說,我們自身其實就是一大組生化反應,“因此,基因組和蛋白質組不斷進化來支持代謝組,而不是相反的路徑。” Wishart說,有別于其他組學方法,代謝組學提供了一種更加直接的生理狀態檢測方式。代謝組反應營養、脅迫或者疾病狀態的速度比轉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人類認識的微生物還不足1%,微生物群體及其功能的形成過程和機制,以及驅動微生物群演化的動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黑箱”。 “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總投入三千萬元人民幣,14個研究單位、30個研究團隊投身其中。通過這一‘種子計劃’的實施,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做好預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
美國安娜堡市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免疫學家/化學生物學家Gary Glick博士有一雙兒女。在大約12年前,他發現兒子Jeremy成長遲緩,面色蒼白,呈現出不少病態,并抱怨胃和其他地方疼痛。醫生們花了大約3年才查出來Jeremy患有克羅恩病(Crohn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化學測量學戰略研討會”于2018年06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是化學科學部學科重組、申請代碼調整后化學測量學的首次發展戰略研討會。會議以 “分析化學新時代”為主題,對新形勢下化學測量學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
“項目執行期為兩年,總投入三千萬元人民幣,14個研究單位、30個研究團隊投身其中。 通過這一‘種子計劃’的實施,為‘中國微生物組計劃’做好預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劉雙江研究員說,希望在人類代謝性疾病并發癥和中草藥調控腸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關
美國舊金山格萊斯頓研究所遺傳學家Bruce Conklin一直試圖找到DNA變異如何影響不同的人類疾病,但使用的工具有些笨重。當他研究來自病人的細胞時,很難知道哪個序列對疾病來說很重要,哪些只是背景噪音。同時,將突變植入細胞是一項昂貴且費力的工作。 2012年,他通過閱讀了解到一項最新發表的、
美國舊金山格萊斯頓研究所遺傳學家Bruce Conklin一直試圖找到DNA變異如何影響不同的人類疾病,但使用的工具有些笨重。當他研究來自病人的細胞時,很難知道哪個序列對疾病來說很重要,哪些只是背景噪音。同時,將突變植入細胞是一項昂貴且費力的工作。 2012年,他通過閱讀了解到一項最新發表的
在這個廣袤的世界上,存在無數各種各樣的微生物,但我們對微生物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在我們周圍有什么樣的微生物。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幾乎已經全部被認知,而我們認知的微生物還不到1%。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大量微生物,一個100斤重的人,體內大約有1.5斤的微生物,它們在我們體內發揮著什么作用
近期的醫學網絡熱詞,莫過于“精準醫療”了,因為給它做廣告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而在奧巴馬身后,是現任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主任Francis Collins和NCI(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所長Harold E. Varmus兩位大牛。這兩位人物管理著美國醫學研究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此高調、
2014年6月16日,巴爾的摩,馬里蘭州——今天,在第62屆美國ASMS質譜年會上,布魯克公司(NASDAQ: BRKR)宣布推出多款質譜產品,這些產品除了能在應用市場和工業化市場發揮作用外,還可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蛋白質組學研究、臨床研究等領域,另外,它還能為制藥/生物制藥/ CRO的客戶提供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utrition 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W)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大約12年前,Gary Glick和妻子注意到他們的兒子Jeremy出現了異樣。這位美國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免疫學家和化學生物學家回憶,兒子的成長似乎滯后于雙胞胎姐姐。“他們一起成長,但他的發育似乎停止了。”當時,Jeremy大約9到10歲,他看起來蒼白無力,有些病懨懨的,并開始嘮叨胃部和其他地方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的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似乎在腸道中引起脂肪燃燒的腦激素。他們在動物模型中的發現可能會對未來的藥物開發產生影響。 TSRI助理教授兼這項研究的高級作者Supriya Srinivasan說:“這是一個基本的科學,解鎖了一個有趣的謎。” 以前的研究表明神經遞質血清素
譯自FDA Voice “How FDA Plans to Help Consumers Capitalize on Advances in Science” 2017 年 7 月 7 日,作者:Scott Gottlieb 醫師,FDA 局長 我們處于新醫學技術為更廣泛的令人煩憂的疾病提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紀實 王曉東(右三)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療各種程序性壞死相關疾病 邵峰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對敗血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大樓外景 錢學森、錢三強、竺可楨、李四光、周培源……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這些科
Echo? MS 系統以其超高通量篩選能力重新定義化合物高通量定量研究 2020年6月2日,弗雷明翰市,美國馬薩諸塞州——作為生命科學分析技術領域的創新者,SCIEX在2020年美國質譜年會上“云”直播(ASMS Reboot 2020)發布了Echo? MS系統。現在,該系統已全面投入商業化使用
人類大腦為何是動物中最大的?許多人類學家認為,龐大的社會群體是人類大腦變得越來越大的驅動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們對此提出異議。近年來,科學家們從多個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闡述。在此,小編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1.兩篇Cell揭示一個讓人類大腦比較大的特異性基因---NOTCH2NL doi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正式啟動 今天上午,“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CNHPP)”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召開第一次工作部署會,國家科技部、總后勤部相關領導、重點專項管理委員會成員及全國40多個科研單位的70余名院士、專家出席,這標志著CNHPP全面啟動實施,這是我國科學界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