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優勢植物對干旱區主要生境因子變化響應策略研究
地下水和其中的養分維持著荒漠深根植物的生存。在種子萌發后立即進行根系的快速伸長是荒漠深根植物獲得深層水源和養分以避免水養脅迫的關鍵。然而,在荒漠深根植物根系到達地下水之前,幼苗對表層土壤中水分和養分的響應策略是怎樣的,相關研究較少。荒漠生態系統的氮(N)富集具有施肥效應,而干旱會限制土壤養分的移動,兩者的交互作用對荒漠深根植物的影響缺乏關注。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曾凡江團隊,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優勢固沙植物駱駝刺和沙拐棗幼苗為研究對象,系統地研究了兩種植物在模擬N沉降和水分脅迫條件下的生存策略。 研究發現,N素和水分獨立或交互地影響著兩種植物幼苗的光合作用、耐旱性、形態特征以及器官間生物量和養分的分配模式。增加的N輸入通過提高根系的生物量,增強了駱駝刺對N和P的吸收能力,從而適應了干旱。對于沙拐棗而言,適量的N添加通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亞硝酸鹽還原酶活性,增強......閱讀全文
作物水分脅迫測量研究
在全球變暖與水資源枯竭的背景下,作物水分有效利用與水分脅迫成為作物表型分析、遺傳育種、灌溉管理等重要的研究課題。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提供作物水分脅迫研究全面技術方案,包括光合作用測量與葉綠素熒光技術、Thermo-RGB技術及CWSI成像技術等。光合作用測量與葉綠素熒光技術:有關儀器技術包括英國ADC
聰明的荒漠苔蘚:捕獲空氣水分
進化之路從來都不循規蹈矩。胡楊、梭梭等頑強的植物,在沙漠中進化出了強大的根系,汲取稀有的地下水。一種生活在沙漠的齒肋赤蘚,也從萬年的進化中脫穎而出——直接從干燥的空氣中吸取水分,而不是從土壤。 齒肋赤蘚生長在中國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美國大盆地,也廣泛分布在北半球其他沙漠中。它具有獨特有效的脫水
荒漠優勢植物對干旱區主要生境因子變化響應策略研究
地下水和其中的養分維持著荒漠深根植物的生存。在種子萌發后立即進行根系的快速伸長是荒漠深根植物獲得深層水源和養分以避免水養脅迫的關鍵。然而,在荒漠深根植物根系到達地下水之前,幼苗對表層土壤中水分和養分的響應策略是怎樣的,相關研究較少。荒漠生態系統的氮(N)富集具有施肥效應,而干旱會限制土壤養分的移
荒漠植物適應干旱的水分收集和運輸新模式
荒漠植物大多擁有高度進化的水分吸收和運輸系統,傳統理論認為它們能通過發達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從沙土中吸收水分,向上傳輸到莖、葉,同時借助特殊的葉片結構減少水分的損失。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張元明團隊與美國楊百翰大學、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合作,以齒肋赤蘚(Syntrichia c
植物水分脅迫輕度干旱脅迫測量新方法-OS-5P 調制葉綠...
植物水分脅迫輕度干旱脅迫測量新方法-OS-5P 調制葉綠素熒光儀利用葉綠素熒光儀測量C3和C4植物的水分脅迫和輕度干旱脅迫一直是個難題。C4植物的水分脅迫可以通過測量光量子產量(Yield)和電子傳遞速率(ETR)進行判斷(J Cavender-Bares & Fakhri A. Bazzaz
土壤水分測試儀研究荒漠化地區土壤水分
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降水少、蒸發強烈,環境總體處于水分虧缺狀態,水分是該地區 決定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鍵因子。土壤水分是生態系統水熱平衡中一個重要分量,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水熱平衡起決定作用,土壤水分狀況對土壤物理性質和植被 生長狀況有重要影響。因此,對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水分時空格局及其動態規
芽庫生存策略和表型響應可作為分析種群繁殖的指示物
長期以來,沙丘生態系統植被恢復受到生態學者的廣泛關注。作為沙丘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非生物因子,風蝕和沙埋改變了土壤環境條件,進而影響植物更新和植被演替。沙區強烈的風蝕和沙埋往往造成種子吹失或幼苗深埋,限制了種子對種群補充的有效性。沙丘體芽庫著生的克隆生長器官及其形成的無性系分株在迅速吸收有限資源的
深根豆科植物根際微生物對水分和氮素變化的響應機制
植物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植物的營養、免疫和進化,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氮(N)沉降和干旱是全球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兩者通過改變資源的可利用性獨立或交互地影響土壤微生物。雖然通過分析土壤微生物的性質可以將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養分通量聯系起來,但是要想充分理解環境變化與植物生產力之間的復雜
研究不同水分脅迫處理對蘋果葉綠素含量有何影響
???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場所,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而葉綠素含量又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水分、溫度、養分等等,因此,使用便攜式葉綠素儀對葉片葉綠素含量進行測量研究意義重大。本文通過便攜式葉綠素儀研究不同水分脅迫處理對蘋果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一、不同水分脅迫處理對蘋
“植物固沙的生態——水文過程、機理及其調控”項目啟動
3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榮主持,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局和教育部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的國家973項目“植物固沙的生態——水文過程、機理及其調控”在北京啟動。該項目將通過數值模擬和趨勢預測構建不同生物氣候帶植物固沙模式,提出人工植被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