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rI-like蛋白廣泛存在于原核與真核生物中,被注釋為小分子結合蛋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功利課題組與研究員周佳海課題組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袁曙光合作,以抗腫瘤抗生素谷田霉素(YTM)和CC-1065為研究對象,報道了GyrI-like家族的一個亞家族蛋白具有水解YTM和CC-1065環丙基的特性,這類酶(cyclopropanoid cyclopropyl hydrolase, CCH)能夠賦予微生物對YTM和CC-1065的抗性。相關成果已于11月1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上(Nat. Commun. 2017, DOI: 10.1038/s41467-017-01508-1)。 谷田霉素家族化合物是一類來源于微生物、含有環丙烷藥效團的高活性天然產物,目前包括YTM、CC-1065和多卡霉素。這些化合物主要是對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NA進行烷基化修飾......閱讀全文
GyrI-like蛋白廣泛存在于原核與真核生物中,并被注釋為小分子結合蛋白。GyrI-like家族環丙基水解酶賦予微生物對YTM和CC-1065的抗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唐功利課題組與周佳海課題組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袁曙光合作,以抗腫瘤抗生素谷田霉
GyrI-like蛋白廣泛存在于原核與真核生物中,被注釋為小分子結合蛋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功利課題組與研究員周佳海課題組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袁曙光合作,以抗腫瘤抗生素谷田霉素(YTM)和CC-1065為研究對象,報道了GyrI-l
結構獨特、活性顯著的天然產物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而要合成這些高活性化合物同時又要避免其對宿主可能造成的自身傷害是關鍵前提之一。為此宿主生物進化出多種自抗性保護途徑:如外排泵將化合物排出細胞外,對化合物減毒的化學修飾或屏蔽,針對作用靶體的多拷貝、修飾或修復等。最近中國科學院
細菌通過次級代謝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從而清除異己,爭奪環境中的資源,那抗生素產生菌如何避免抗生素對自身產生傷害呢?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功利課題組在高活性天然產物萘啶霉素(NDM)的生物合成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分泌型、FAD依賴的氧化還原酶Na
絲狀真菌具有強大的次級代謝產物合成能力,可以產生結構復雜多樣、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目前,許多絲狀真菌的次級代謝產物或其衍生物都已被開發成重要藥物應用于臨床中,包括青霉素、他汀類降血脂藥物和抗真菌藥物棘白菌素。探索絲狀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的生物合成機制,對于進一步挖掘次級代謝產物資源和開發新型藥
番茄斑萎病毒(TSWV)是世界范圍內危害最嚴重的植物病毒之一,在生產實踐中,Sw-5b是番茄中控制TSWV最為有效也是在抗病育種中利用最為廣泛的抗病基因。Sw-5b屬于植物胞內免疫受體(NLR),NLRs是植物中最大的一類抗病基因,NLRs在識別病原物效應蛋白之后,能夠迅速誘導抗病反應,將病原物
高脂飲食影響了小鼠腸道菌群組成及其代謝物豐度。 劉源供圖 近年來,一種新的抗性機制——細菌的抗生素耐受性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抗生素耐受性是指基因型敏感的細菌卻能抵抗抗生素的治療。由于缺乏定量指標,抗生素耐受性在臨床中并不容易區分,因而往往被忽視。 近日,《自然—微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鞠建華課題組,通過開展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體內外生化實驗表征及生物活性檢測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鏈霉菌產蒽環類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機制,論文以CytA, a reductase in the cytorhod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nac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鞠建華課題組通過開展生物合成途徑的解析、體內外生化實驗表征及生物活性檢測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鏈霉菌產蒽環類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機制。相關研究12月6日發表在《通訊生物學》。據悉,博士生桂春為論文第一作者。 微生物可生產結構多樣的活性次級代謝產物作為化學防御分子
對結構獨特、活性顯著的天然產物進行生物合成研究是從基因簇、生物合成途徑及酶催化反應角度理解自然界“全合成”的生物-化學過程。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唐功利課題組多年來致力于復雜抗腫瘤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該課題組最近在兩個課題上均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