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DNA拓撲異構酶的改變引起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 喹諾酮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DNA拓撲異構酶而抑制DNA的合成,從而發揮抑菌和殺菌作用。細菌DNA拓撲異構酶有I、Ⅱ、Ⅲ、Ⅳ,喹諾酮類藥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撲異構酶Ⅱ和拓撲異構酶Ⅳ。拓撲異構酶Ⅱ又稱DNA促旋酶,參與DNA超螺旋的形成,拓撲異構酶Ⅳ則參與細菌子代染色質分配到子代細菌中。革蘭氏陰性菌中DNA促旋酶是喹諾酮類的第一靶位,而革蘭氏陽性菌中拓撲異構酶Ⅳ是第一靶位。 當編碼組成DNA促旋酶的A亞單位和B亞單位及組成拓撲異構酶Ⅳ的parC和parE亞單位中任一亞基的基因發生突變均可引起喹諾酮類的耐藥性。在所有的突變型中,以gyrA的突變為主,占80%左右,其次是gyrB、parC和parE突變。在所有這些突變類型中,若Ⅱ型拓撲異構酶上存在2個突變點(如gyrA和parC上),它們引起對氟喹諾酮類的耐藥遠遠大于只有一個突變點(如gyrA或gyrB上),前者是......閱讀全文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顛覆式創新”是經常聽到的一個詞,也成了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夢想的目標。“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這個概念是哈佛的Clayton Christensen 于1997年提出來的。大致是說有新的技術或模式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或是現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