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系淺析
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超過80%的帶原者并不會表露病征。幽門螺桿菌最初被命名為幽門彎曲菌,后為修正拉丁語語法錯誤而變為C. pylori。1989年,16S rRNA基因定序等研究顯示其并不屬于彎曲菌屬,幽門螺桿菌便被獨立歸類至螺桿菌屬。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部帶原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較盛行于發展中國家,而西方國家的影響范圍也逐漸縮小。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不明,但個體通常是于幼時被感染。幽門螺桿菌的螺旋狀被認為是演化以通過胃黏膜。幽門螺旋桿菌的主要危害深居胃黏膜興風作浪的幽門螺桿菌(簡稱Hp),近年發現幽門螺桿菌并不那么老實,不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有關,還可引起其它器官和組織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貧血以及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只要消滅Hp......閱讀全文
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系淺析
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超過80%的帶原者并不會表露病征。幽門螺桿菌最初被命名為幽門彎曲菌,后為修正拉丁語語法錯誤而變為C. pylo
淺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各類疾病關系
幽門螺桿菌與胃炎 ? 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律的運動等),能抵御經口而入的千百種的侵襲。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后,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goodwin把
幽門螺旋桿菌誘發人類胃癌背后的分子機制
幽門螺桿菌(H. pylori)的感染通常與腹痛、腹脹和胃酸有關,臨床研究證據表明,感染幽門螺桿菌cagA+菌株會顯著增加機體患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桿菌會向宿主傳輸一種名為CagA癌蛋白的特殊蛋白,而其已經被證明能與宿主機體多種蛋白相互作用并促進胃癌(正常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的發生,然而,與其生化
Nature:揭示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胃癌新機制
胃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最為常見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患者處于這種疾病的晚期階段。這種癌癥的主要原因在于長期感染著大約一半人類的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然而,不同于致癌病毒的是,細菌不會在它們的宿主細胞中儲存轉化基因,而且它們如何能夠導致癌癥迄今為止仍然是個謎。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腸疾病
?胃炎 正常情況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與可溶性粘液層的保護作用,有規律的運動等),能抵御經口而入的多種侵襲。自從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以后,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幾乎是能夠突破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兇。把幽門螺桿菌對胃粘膜屏障的破壞作用比喻作對“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研究
幽門螺桿菌是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羅賓。沃倫(J.Robin,Warren)和巴里馬歇爾(Barry,Marshall)從一個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檢標本中首先分離到的。它是一種呈S形或弧形彎曲的革蘭陰性桿菌,菌體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細菌方便地穿過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細胞,又能產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
必須警惕幽門螺旋桿菌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激起了大眾對用餐健康風險的關注,幽門螺旋桿菌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也不斷被提起。專家表示,小小細菌不容忽視,改變不良用餐習慣勢在必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我國成人感染率高達50-60%,這意味著每兩個人里就有一個攜帶者。”中國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歸納
H.pylori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MALT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關,并與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胃外疾病相關。目前有多種方法可用于H.pylori感染的檢測,但每種檢測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特點,在臨床工作中合理應用這些檢測方法可以有助于臨床醫師更加準確地檢測H.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如何清除是關鍵
幽門螺桿菌(H pylori,Hp)感染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胃炎及胃腺癌。關于 Hp 清除是否可預防癌癥,還是僅降低其發病風險,目前還無明確的結論。此外,有研究提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機體還可能有一定益處(如降低肥胖或兒童哮喘的風險等),但證據也尚不充分。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學習下 Hp 感染的影響、
關于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簡介
幽門螺桿菌包含犬幽門螺桿菌、胃螺桿菌、黑氏螺桿菌、拉普尼螺桿菌和薩洛莫尼螺桿菌等,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所知能夠在獼猴、大鼠、豬、犬 [1] 等動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雖然也能
概述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特性
口腔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分布在唾液、牙菌斑 [5] 、齦溝液中,90%口臭、56.9%口腔潰瘍、77.63%慢性咽炎是由口腔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臨床過程慢性咽炎295例和正常對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勻涂片,超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放大20 000倍,根據觀察需要選擇暗視野相差
概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特性
幽門螺旋桿菌寄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主要分布在獼猴、大鼠、豬、犬等動物的胃粘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癥狀為: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癥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欲減退等。有些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
淺析精液與懷孕的關系
精液檢查是分析男性生育能力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男性一方的孕前檢查和男性不育癥病人在診治過程中,醫生首先要讓他進行精液檢查。精液檢查的結果不僅對男性科醫生很重要,對婦產科醫生也很重要,經精液檢查后明確男方患有不育癥時,可以避免妻子許多煩瑣的檢查,以及時進行治療。精液的組成精液為一種灰白色液體,主要是
【極簡病卡】幽門螺旋桿菌
【極簡病卡】幽門螺旋桿菌
簡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病機制
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細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內毒素等的協同作用。 其中,大量活性很高的尿素酶將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以中和胃酸,從而使這種細菌能夠在酸度很高的胃內生存。尿素酶和氨的積聚還能損傷胃粘液層和黏膜細胞,破壞黏液-碳酸氫鹽屏障,致使質子向黏膜反流,從
關于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危害介紹
1.幽門螺桿菌可以作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等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對于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來說,治療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門螺桿菌,否則治療相對困難。 2.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在水中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
簡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案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治療方案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常用的藥,1.是以抗生素為主,輔加抑酸劑(鉍劑)的方案,2.是以質子泵抑制劑的方案。常用抗生素羥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醫院檢查后,應按照醫生的指導堅持服藥,并及時檢查療效。 另外再有兩種抗菌素
簡述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
“口—口”和“胃—口”傳播的根據是隨胃上皮細胞脫落的幽門螺桿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道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西非一組報告母親通過咀嚼食物后喂養的幼兒,與非咀嚼喂養的對照比較,口腔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系數為2.9倍。
關于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基本介紹
口腔幽門螺桿菌是包含、犬幽門螺桿菌 、 胃螺桿菌、黑氏螺桿菌、拉普尼螺桿菌和薩洛莫尼螺桿菌等螺旋形、微厭氧、是能夠在獼猴、大鼠、豬、犬等動物胃中生存的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所知能夠在胃、口腔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 口腔幽門螺
簡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原則
①采用聯合用藥方法,如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三聯療法 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無明顯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經濟上可承受性。 判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效果應根據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療終止后至少在一個月后,通過細菌學、病理組織學或同位素示
簡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分布
幽門螺旋桿菌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說是獼猴、大鼠、豬、犬、人中最廣泛的慢性細菌性感染。總的趨勢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發展中國家約為80%,發達國家約為40%,男性略高于女性,寵物高于人類。中國的感染年齡早于發達國家20年左右,20歲-40歲感染率為45.
概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
1、“糞口”傳播 “糞—口”傳播的根據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門螺桿菌必然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已從犬胃液中分離培養出幽門螺桿菌,從腹瀉和胃酸缺乏的糞便中培養幽門螺桿菌。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培養幽門螺桿菌亦是糞—口傳播的證據,有報告從南美國家溝渠水中分
簡述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分布
口腔幽門螺旋桿菌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人群和寵物 [1] 中均有感染,總的趨勢是:口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發展中國家約為80%,發達國家約為40%,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國的感染年齡早于發達國家20年左右,20歲-40歲感染率為45.4%-63.6%,70歲以上高達78.9%。另
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特性及感染分布!
犬幽門螺桿菌、 胃螺桿菌、黑氏螺桿菌、拉普尼螺桿菌和薩洛莫尼螺桿菌等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所知能夠在獼猴、大鼠、豬、犬等動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種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雖然也能在胃部生長,誘發 胃真菌病
人菌錯配增加胃癌風險
藝術家筆下的幽門螺旋桿菌。圖片來源:Sciepro/Corbis 哥倫比亞小鎮Tuquerres坐落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這里擁有全世界最高的胃癌發病率:每10萬人中有150名胃癌患者。與此同時,就在200公里之外的沿海城鎮Tumaco,這一比例僅為約6∶100000。 根據一項新的研
“胃“你好嗎?胃功能四項檢測輕松告訴你!
據統計顯示: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每年新發胃癌患者超過46萬人,死亡人數超過35萬,這意味著我們平均每1分鐘新增1例胃癌患者,每1.5分鐘就有一個人因為胃癌而失去寶貴的生命。而且胃癌的發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中國年輕人胃癌的發病率比上個世紀70年代上升了一倍。“胃”已至此,我
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什么意思
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斑點反應板上的固相胃幽門螺桿菌混合抗原與血清中的幽門螺桿菌抗體形成復合物,膠體金標記抗人IgG抗體再與復合物結合,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圓斑點。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型、微需氧以及對生長環境非常苛刻的細菌,是唯一在胃內可以存活的細菌,1983年由澳大利亞二位科學家巴里馬希爾和魯斌沃倫發現
關于胃幽門螺旋桿菌的預防方法介紹
1、避免群集性感染 預防幽門螺桿菌,應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門螺桿菌。據了解,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傾向特點。另外,父母感染給子女的概率較高,望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積極做好預防家人感染的相關工作。 2、口腔健康須保持 日常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好呢?據獲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
關于胃幽門螺旋桿菌的基本癥狀介紹
1、口臭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門螺桿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后,會直接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胃腸疾病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多會出現餐后噯氣、惡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癥狀,而且這些癥狀隨時都會出現,但是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有
幽門螺旋桿菌的直接檢查注意事項
醫生將一根1米余長的活檢鉗從胃鏡鏡身內的一個專用孔道插入。活檢鉗為特制的專用鉗,一端是鉗口,另一端是開閉裝置,通過細鋼絲控制鉗口閉合與啟開。鉗口的大小是經過精心研究后設計的,只能咬到胃粘膜而對胃壁無明顯損傷。為了診斷更加準確,可能要取2塊以上的組織,并放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玻璃瓶中保存。病理科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