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萊斯大學的生物工程師14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新研究中,介紹了一種生物活性支架。這是一種完全來自脫細胞骨骼肌的可調電紡支架,可促進受損骨骼肌的再生。 該生物活性支架是在實驗室通過靜電紡絲制造的,是一種可以生產單微米級纖維的高通量工藝,可利用天然細胞外基質來模擬天然骨骼肌,并指導肌管(骨骼肌的組成部分之一)的排列、生長和分化。不需要聚合物輔助支架制作是此次研究相比傳統電紡脫細胞肌肉方法的一大特點。 預計這項研究可以減輕每年進行大約450萬例修復平民和軍事人員受傷的重建手術的負擔。 “研究的主要創新是能夠制備完全來自細胞外基質的支架。”萊斯大學生物工程師兼首席研究員安東尼奧斯·米科斯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基質中包含了對特定組織的形成非常重要的所有信號模體。” 這種支架利用脫細胞肌肉的生物活性線索,通過靜電紡絲提供可調節支架的交聯密度,從而創造出一種富含生化線索和高度特異性形貌的支......閱讀全文
一、ATP的生成方式 體內ATP生成有兩種方式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鍵形式轉移給ADP生成ATP,這個過程稱為底物水平磷酸化,這一磷酸化過程在胞漿和線粒體中進行,包括有: (二)氧化磷酸化(oxid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