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化學反應中的“雙漫游”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傅碧娜、張東輝院士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韓永昌合作,發現了化學反應中的“雙漫游”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漫游機理是化學反應中不尋常但很有趣的機理,該機理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產物,并且產物末態分布與傳統的最小能量路徑呈現的分布完全不同。盡管漫游機理在單分子解離和雙分子碰撞反應中都有發現和報道,但在同一反應中的多重漫游途徑很罕見。 研究中,通過構建基于基本不變量—神經網絡的高精度全維勢能面和動力學計算,研究人員在氫(H)和乙炔(C2H2)反應生成氫氣和乙炔基(C2H)的反應中發現了”雙漫游“機理,即該反應的絡合物乙烯基(C2H3)并沒有解離成H原子和C2H2,但并沒有解離,分離的H原子在C2H2附近徘徊,最終從C2H2提取H原子生成H2,該路徑被命名為C2H2促進的漫游;另一個漫游機制為H原子從最初形成的C2H3遷移,隨后C2H3即將解離成H原......閱讀全文
大化所揭示甲醛光化學解離過程
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微刺激性氣體,作為一種空氣中最常見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具有長期性、潛伏性、隱蔽性的特點。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征,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引起鼻咽癌。另外,高濃度甲醛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甲醛的降解主要通過光解
大化所84個項目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8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1年度項目評審結果。2011年度項目集中申請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項目143820項,經專家評審后資助31458項,資助率21.8%。 中科院大化所申請224項,獲資助84項,資助率37.5%,創中科院大化所基金項目資助率歷史新高。
大化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證明了單原子催化劑可以具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活性。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以Hot Paper(TOP 10%)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薦為后封面文章(DOI:
大化所開發新型穆斯堡爾譜測量裝置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DNL2005)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在前期原位電化學穆斯堡爾譜測試裝置基礎上,與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李先鋒研究員、鄭瓊副研究員團隊,法國蒙彼利埃大學Moulay Tahar Sougrati博士合作,開發了原位離子電池57Fe和1
中科院大化所: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實現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發現石墨烯限域的單原子鐵中心可以在室溫條件下(25℃)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化學》。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
中科院大化所:為了“純”與“真”的堅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也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要求的實際行動,也是實現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兵分數路,深入到中科院各基層院所,實地采訪并真切感受了這些單位在
大化所楊學明院士等在《科學》發表研究評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張東輝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杰出訪問學者Timothy Minton教授應邀為美國《科學》雜志撰寫了題為“重新思考高能化學反應”的研究評述(Perspective)。6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此篇文章。
大化所CO2催化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DNL19T3)孫劍和葛慶杰研究團隊在CO2催化轉化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設計一種多助劑共存的鐵基催化劑,實現了CO2加氫高選擇性制取線性a-烯烴。該工作發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團新刊《通訊-化學》(Communications Chem
中科院大化所丁云杰:我喜歡這份工作
丁云杰 1985年畢業于杭州大學化學系;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1~1995年在浙江大學化學系工作;1995~1998年在美國Texas A&M 大學化工系從事博士后工作;1999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碳一化學與精細化工催化組組長、研究員和博
中科院大化所合成新型發光材料拒絕“鉛污染”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發光材料——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采用毒性較低的鉍元素來取代重金屬鉛。這一新材料應用在發光二極管(LED)、太陽能電池上,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熱點文章發表在近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含鉛鈣鈦礦納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