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獎勵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
記者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工作給予獎勵。獎金必須專項用于淘汰落后產能企業職工安置、化解債務、設備設施更新等淘汰落后產能相關支出,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財力。 獎金支持的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項目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符合《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規定;相關生產線和設備型號與項目批復等有效證明材料相一致,必須在當年拆除或廢毀,不得轉移;所屬企業相關情況與項目批復、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等有效證明材料相一致;未享受與淘汰落后產能相關的其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在獎勵標準上,中央財政根據年度預算安排、地方上年度煤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實際完成和資金安排使用情況等因素安排獎金。對具體項目的獎勵條件、標準和金額,由地方根據本辦法要求和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獎金可由地......閱讀全文
芬蘭成首個禁止使用煤炭能源的國家
芬蘭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永遠摒棄煤炭能源的國家。作為11月24日宣布的新能源和氣候策略的一部分,該國政府正在考慮到2030年禁止燃燒煤炭能源。 基本上,煤炭將會從芬蘭市場消失。阿爾托大學研究專家、歐洲科學院科學咨詢委員會能源項目主席Peter Lund說。 這一禁令的基礎工作
芬蘭成首個禁止使用煤炭能源的國家
芬蘭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永遠摒棄煤炭能源的國家。作為11月24日宣布的新能源和氣候策略的一部分,該國政府正在考慮到2030年禁止燃燒煤炭能源。 “基本上,煤炭將會從芬蘭市場消失。”阿爾托大學研究專家、歐洲科學院科學咨詢委員會能源項目主席Peter Lund說。 這一禁令的基礎工作已經就位。從20
國家能源局:我國將加快推進煤炭產業兼并重組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繼續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炭資源礦業權整合,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 最新統計,今年前8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5.7億噸,比去年同期增產1.08億噸,不過由于煤炭消費總量增速回落,庫存持續高位,市場煤價連續半年持續下跌。盡管近
未來能源格局:煤炭革命非革煤炭命
當今中國,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社會追求的一種時尚。然而去年10月,在韓國大邱召開的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的報告中卻有這樣一段話:“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煤炭仍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這段話告訴我們,盡管新能源得到很大發展,但世界能
國家首個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揭牌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8月31日在西安正式揭牌,我國煤化工技術研究行業的研發平臺和轉化基地又增添了新成員,這是該領域內設立的國內首個國家級實驗室。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主導建設,是國家能源局為構建國家能源科技體系,滿足能源行業發展和技術進
首個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揭牌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8月31日在西安正式揭牌,我國煤化工技術研究行業的研發平臺和轉化基地又增添了新成員,這是該領域內設立的國內首個國家級實驗室。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主導建設,是國家能源局為構建國家能源科技體系,滿足能源行業發展和技術進
煤炭消費不斷上升 煤炭或成全球首要能源來源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8日發表《煤炭市場中期報告》稱,在新興市場巨大需求推動下,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取代石油,成為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 報告說,到2017年,煤炭消費量可達43.2億噸油當量,接近石油消費量的44億噸油當量。國際能源署
煤炭過去有功 現在沒罪 訪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總經理凌文
編者按 神華和國電的合并,在能源界備受矚目。合并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集世界最大煤炭生產商、最大火力發電商、最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商、最大煤制油和煤化工公司于一身。集團8個板塊中有4個居世界第一,這樣的“巨無霸”會否導致壟斷?又該如何看待煤炭去產能和去煤化問題? 3月7日,在北京會議中心政協經濟組
德國煤炭復興推動其能源轉換
德國科隆2200兆瓦燃煤電廠正式運營,這將有助于其從核電到可再生能源的過渡。 據彭博社報道,就能源安全來看,德國煤炭比天然氣廉價,同時比風能和太陽能更可靠,因此,煤炭將作為德國新能源的一部分。 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政府決定,到2022年,其將關閉17個核電站。 隨著日益惡化的經
清潔煤炭能源相關政策將出臺
據悉,能源局正在進一步研究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將盡快制定出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關于穩步推進天然氣產業化示范指導意見》、《關于穩步推進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有關能源專家認為,由于我國中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很難發生根本改變,因此為了實現低碳經濟,除要在新能源應用與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