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驅動的全球變化正在挑戰科學界,讓他們了解在不久的將來海洋物種可能如何適應預測的環境條件(例如缺氧、海洋變暖和海洋酸化)。海洋吸收大氣中人為二氧化碳的影響(即海洋酸化)傳播到整個生物層次,從納米尺度上的生命組成部分的變化到通過生態系統過程及其特性的有機體、生理和行為。 為了在pH值降低的環境中生存,海洋生物必須調整它們的生理機能,這在分子水平上是通過修改基因的表達來實現的。對這種基因表達變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未來海洋酸化條件下生命的適應機制。 利用天然實驗室 在這個星球上,有幾個地方的火山活動使二氧化碳從海底冒出來,創造了與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將在大洋上發生的情況相似的條件。這樣的自然實驗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在未來海洋酸化的情況下海洋生物會發生什么。因此,香港大學(港大)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前往新西蘭一個名為白島的偏遠火山島。他們收集了CO2滲漏處和附近地點的......閱讀全文
《自然—氣候變化》 海洋酸化使硫元素減少或加劇氣候變暖 通過減少生物源含硫化合物的產生的方式,海洋酸化具有潛在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據在線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稱,海水pH值的降低導致了二甲基硫化物濃度的下降。海洋生物排放是大氣硫元素的最大天然來源——大氣中的硫元素能夠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2日,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糖生物學會議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糖化學及糖生物學研究領域知名的專家和學者,介紹糖化學生物學合成、糖生物學、糖藥物、糖組學、糖鏈結構分析、糖生物工程與技術等糖相關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