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湯中的納米顆粒可作為載體運送抗原至淋巴結
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有增進食欲、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抗過敏、解毒、保護肝臟的作用。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天熱時喝上一碗,神清氣爽。近日,山東大學崔基煒教授課題組發現綠豆湯中富含大量的納米顆粒,并利用該顆粒作為載體,通過負載治療劑(如藥物、抗原和佐劑等)研究了在腫瘤治療中的新用途。 腫瘤納米疫苗通過激活抗原特異性T細胞識別和清除腫瘤細胞,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中最具應用前景的治療手段之一。與傳統的滅活疫苗相比多肽疫苗利用腫瘤抗原肽誘導機體產生相應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具有安全、價格低廉的優勢。近年來,納米顆粒如白蛋白顆粒、脂質體等作為疫苗載體能夠大大提高抗原的遞送效率,從而提高免疫原性,為腫瘤疫苗遞送提供了良好的載體。然而,制備過程繁瑣、生物相容性差、無法誘導有效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s)反應等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天然來源的納米顆粒具有簡單的制備過程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夠有效地將抗原遞送至淋巴結,......閱讀全文
綠豆湯中的納米顆粒可作為載體運送抗原至淋巴結
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有增進食欲、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抗過敏、解毒、保護肝臟的作用。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天熱時喝上一碗,神清氣爽。近日,山東大學崔基煒教授課題組發現綠豆湯中富含大量的納米顆粒,并利用該顆粒作為載體,通過負載治療劑(如藥物、抗原和佐劑等)研究了在腫瘤治療中的新用途。
實錘!納米顆粒靶向可有效識別腫瘤
在納米顆粒上裝載識別配體,對腫瘤進行主動識別,從而實現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越發受到質疑。我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納米顆粒靶向識別腫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飾模式影響明顯。 開展這一研究的科研人員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生
新型釓納米顆粒顯著增強腫瘤核磁共振診斷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研究出一種由γ-谷氨酰轉肽酶(GGT)誘導的細胞內原位組裝釓納米顆粒的策略,并實現了高強磁場下腫瘤的橫向(T2)磁共振成像增強。該成果2019年3月25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納米通訊》上。 γ-谷氨酰轉肽酶普遍存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無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時間等優勢,而成為腫瘤治療中的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治療手段。 在放療過程中加入免疫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免疫響應,并引發異位效應,在腫瘤治療和控制轉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1. 多種共刺激
研究揭示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進入實體腫瘤的是主動過程,而不是被動過程,這一發現顛覆了之前在癌癥納米醫學領域的想法,并為更有效的納米治療指明了方向,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癌癥納米醫學的主流理論是,納米顆粒主要通過內皮細胞之間的微小縫隙
納米中心發現納米尺寸藥物顆粒具更優越的腫瘤滲透效應
納米顆粒藥物載體在化療藥物輸送系統的發展及建立中具有很大優勢,已被廣泛應用于癌癥臨床治療的一些市售納米藥物,如Doxil?(包載阿霉素的納米脂質體),Abraxane?(包載紫杉醇的白蛋白納米顆粒)等,正是由于利用納米技術增強了藥物溶解度,延長了藥物體內循環時間并且改善了藥物體內分布,從而在臨床
可形變納米顆粒可幫助抗癌藥物特異靶向腫瘤
近來由多倫多大學的Warren Chan帶領的課題組制造出一種可形變的納米粒子,它可以特異性靶向腫瘤細胞。 在他們十多年的努力研究過程中,一直試圖找出一種能讓抗腫瘤藥物只攻擊惡性腫瘤的辦法,但這說起來簡單,真正完成這個目標尤為艱難。 通常條件下,這些抗腫瘤藥物通過血液會在全身各個器官組織中循
Nature Nanotech.:納米顆粒出奇招,撩了抗原殺腫瘤
近年來,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了最有效的癌癥治療方法之一,例如基于抗體的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如CTLA-4抑制劑、PD-1抑制劑等)已經能夠顯著提高部分癌癥病人的生存期(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但是,目前免疫療法也存在著響應率低、療效持續時間不長等缺點。臨床研究表明將免疫療法與放療結合可以提高抗癌
脂質納米顆粒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前言在過去的十年中,腫瘤免疫療法得到蓬勃發展,包括免疫刺激小分子、靶向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自體T細胞或自然殺傷(NK)細胞以及表達腫瘤抗原或CARs的mRNA用于癌癥免疫治療。其中,小分子、ICIs和mRNA療法被用作許多實體瘤的獨立治療,如黑色素瘤、
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的觀察
納米顆粒在藥物輸送中的應用持續迅猛發展。?納米顆粒可提供優良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長效和緩釋以及特定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靶定。?可利用的能用于疾病治療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在不斷遞減,這推動了人們對納米顆粒藥物輸送的關注。?每年進入市場的新藥越來越少,利用納米顆粒的多用途和多功能結構進行藥物輸送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