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CRISPR技術
2020年4月17日早晨,“STAT”網站發布了一篇新聞報道,該報道指出科學家正在測試將CRISPR技術應用于新冠肺炎的快速檢測。作為近幾年大熱的一個全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與中國也頗有淵源。擁有“CRISPR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張鋒是出生于中國河北石家莊的華裔科學家,更是當今最受關注的華裔生物學家之一。這位青年才俊出生于1982年,1993年隨父母移民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市。2009年,張鋒獲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博士學位。2017年,他晉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同年8月15日,榮膺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2018年4月,張鋒獲得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稱號。說起張鋒和CRISPR技術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2016年1月,國際基因測序先驅Eric Lander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發表綜述文章,就此將張鋒的名字和CRISPR技術緊緊聯......閱讀全文
NatureMethods發布CRISPR新技術:CRISPR-X
斯坦福大學遺傳學系,藥理學系的幾位學者合作,開發出了一種為原位蛋白質工程重利用體細胞超突變的新技術――? CRISPR-X ,這將能幫助科學家們創建復雜的原始遺傳突變文庫,分析完善蛋白質工程。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10月31日的Nature Method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斯坦福大學Micha
“希望之光”——CRISPR技術
2020年4月17日早晨,“STAT”網站發布了一篇新聞報道,該報道指出科學家正在測試將CRISPR技術應用于新冠肺炎的快速檢測。作為近幾年大熱的一個全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與中國也頗有淵源。擁有“CRISPR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張鋒是出生于中國河北石家莊的華裔科學家,更是當今最受關注的華
Nature Methods發布CRISPR新技術:CRISPR-X
斯坦福大學遺傳學系,藥理學系的幾位學者合作,開發出了一種為原位蛋白質工程重利用體細胞超突變的新技術—— CRISPR-X ,這將能幫助科學家們創建復雜的原始遺傳突變文庫,分析完善蛋白質工程。 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10月31日的Nature Method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斯坦福大學Mi
FEBS發布CRISPR技術特刊
《FEBS Journal》雜志近日發布了一份介紹如何使用CRISPR/Cas9的特刊,它包含9篇綜述文章,由知名研究人員撰寫,包括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和Norbert Perrimon,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Francisco Mojica,以及Sloan Kettering紀念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三)
13 ???或許是因為LbuC2c2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剪切活性遠遠高于LshC2c2的相應活性, Doudna團隊意識到LbuC2c2可以被用來構建高特異性、高靈敏度的RNA檢測方法。若想檢測出某一特定序列的RNA分子,先將與其互補的crRNA和LbuC2c2蛋白組裝,再加上一些報告RNA分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四)
19 ???由于其高靈敏度和特異性,CRISPR診斷技術或CRISPR-Dx可以有很多用途:病毒檢測和病毒亞型區分,病菌識別和耐藥性基因確認,即時檢測(POCT), 患者基因分型,以及癌癥突變分析和液體活檢。這篇論文也初步展示了CRISPR-Dx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前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20???比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六)
34 ???不是所有的塞卡病毒都一樣。2017年9月, 中科院遺傳所的許執恒團隊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秦成峰團隊在Science上報導,prM蛋白的一個突變(S139N)增加了塞卡病毒的傳染性,并引起更嚴重的小頭癥和更高的致死率。在該論文發表后一周內,Sabeti團隊和張鋒團隊就設計、開發出幾個能區分出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一)
本篇為“連環畫”系列中的第二篇。“連環畫”中的每一篇都會介紹一個最新生物醫藥技術或趨勢。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雖然無法做到系統全面,但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每篇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或解讀,與禮來亞洲基金的投資決定無關。1 ???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免疫(或非特異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二)
6 ?? Sherlock和Mammoth兩家公司的技術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源于張鋒和Doudna兩家實驗室于2015-2018年期間在知名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科研成果。這場學術上的比拼猶如兩個武林高手過招,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兩個團隊互相競爭,也互相學習,開拓了CRISPR分子診斷這一全新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七)
39 ??加上Cas9,它們為分子診斷和基因編輯提供了多樣靈活的工具。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40??? CRISPR分子診斷技術并不是只有Doudna和張鋒兩家在開發。2019年3月,在Keck Graduate Institute任職的Kiana Aran博士與合作者在Nature Biome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