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目前,我國2019年乙型肝炎治療指南中,乙型肝炎母嬰阻斷的方法是,如果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的準母親,乙肝病毒載量超過5次方,則在妊娠中后期給予替諾福韋或者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療,直到生產;如果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狀態的準母親,乙肝病毒載量低于5次方,可以不必口服阻斷藥物。不管是口服或者不口服阻斷藥物的準母親,小孩出生后,24小時之內,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別在孩子不同胳膊注射,就可以母乳喂養了。也可以在小孩出生時,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推遲一個月后再注射。 可以母乳喂養的原因是,目前認為,出生后注射了乙肝疫苗,就可以產生乙肝表面抗體,對乙肝有保護性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中和生產過程中可能感染的乙肝病毒。研究過程:對我們科室2013-2016年住院嬰幼兒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183例8個月到3周歲患兒,其中男性112例,女性71例,查閱乙肝五項結果,其中有175例乙肝表面抗體陽性,滴度超過100的80例,30到......閱讀全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育齡期女性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其在妊娠期或分娩過程中可能將HBV傳染給新生兒,這也是目前導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對HBV陽性母親所生新生兒不采取任何免疫預防措施,約70%~90%的新生兒會感染HBV,而新生兒一旦感染,90%以上會發展為慢性HBV感染。 乙型
孕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常見的情況是乙肝“大三陽”或“小三陽”,是慢性HBV感染者。全球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HBV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目標之一即“戰勝乙型肝炎”。我國已將乙肝疫苗接種作為國家免疫接種計劃。垂直傳播(母嬰)是HBV
乙肝的傳播途徑 1.血源性傳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嬰傳播:乙肝病毒能通過胎盤傳播(宮內傳播),或在孕婦分娩時從產道傳播(圍產期傳播)。 3.醫源性傳播: 如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經消毒或處理不當可造成傳播。 4.性接觸傳播: 性亂交、同性戀性接觸及夫妻之間性生活未采取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