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激綜合征(WPW綜合征)容易伴發心律失常,臨床研究顯示11%~39%的預激綜合征伴發房顫,可由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觸發,也可單獨出現。預激綜合征并發房顫時,患者經常出現暈厥、血壓降低、充血性心衰、休克,甚至猝死。所以,預激綜合征伴房顫是心血管臨床急癥和最危險的心律失常之一。傳統藥物治療不能根治,轉向射頻消融術治療是近年來的一個進展,有關預激綜合征伴心房纖顫(WPW-Af)射頻消融術治療文獻報道很多,茲復習文獻,就其安全性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其治療策略加以闡述。 一、WPW-Af發病機制WPW-Af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左側顯性房室旁路心室激動發生得更早導致心房內壓升高及電不穩定是WPW綜合征發生Af的機制[1]。研究初步結果表明:旁道的有效不應期縮短和竇性激動在心房內的非均質性傳導在預激綜合征患者房顫的發生機制中起到重要作用[2]。WPW-Af發生可能與過快頻率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心房內傳導緩慢、器質性心臟病和年齡增加有關。......閱讀全文
預激綜合征(WPW綜合征)容易伴發心律失常,臨床研究顯示11%~39%的預激綜合征伴發房顫,可由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觸發,也可單獨出現。預激綜合征并發房顫時,患者經常出現暈厥、血壓降低、充血性心衰、休克,甚至猝死。所以,預激綜合征伴房顫是心血管臨床急癥和最危險的心律失常之一。傳統藥物治療不能根治,轉向
預激綜合征 早在1893年,Kent報告房室間除正常房室結希氏束系統外,還另有一股肌束相連,后稱之為Kent束。1930年wolff、parkinson、whife三人報道了一種PR間期縮短,有預激波伴QRS波群時間延長、以及有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改變,稱之為w-p-w綜合征。1952
預激綜合征是指心電圖呈預激表現,臨床上有心動過速發作。心電圖的預激是指心房沖動提前激動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體。發生預激的解剖學基礎是,在房室特殊傳導組織以外,還存在一些由普通工作心肌組成的肌束。連接心房與心室之間者,稱為房室旁路或Kent束。在臨床的個人體會:預激綜合征是由于在房室之間存在著特殊附
A.正路下傳略快于旁路(PR間期正常,無δ波);B.旁路傳入心室使連接點處心室提早除極;C.正、旁兩路共同除極心室結束,形成單源心室融合波(以終末向量和波形改變為主要表現)。隨著“不完全潛在性預激綜合征”的明確,依旁路的前傳功能和心電圖表現可將預
臨床陣發性心動過速反復發作和猝死的潛在危險容易被誤認預激綜合征的心電圖改變,另外預激綜合征的心電圖改變掩蓋心肌梗死、束支阻滯和心室肥大,。多年來預激綜合征一直倍受臨床關注。近年隨導管射頻消融的臨床應用,不僅使心動過速獲得根治,同時對預激綜合征的臨床心電圖表現:PR間期、δ波、對QR
作者:李忠杰 王慧 鄭新權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心電圖室) Coumel定律由法國著名心臟電生理學家Coumel于1973年首次提出而得名。其表現為預激綜合征患者伴發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時,如發生了房室旁道同側的功能性束支傳導
《ESC/EACTS 2010年血運重建指南》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癥狀:1、患者到全科醫生或心臟病學專家就診,接受緊急醫療服務系統,院前 診斷后緊急救治救護車送至導管室,后去有急診PCI能力中心行急診PCI手術。2、自行***患者到無急診PCI
間歇性預激綜合征早在1893年,Kent報告房室間除正常房室結希氏束系統外,還另有一股肌束相連,后稱之為Kent束。1930年wolff、parkinson、whife三人報道了一種PR間期縮短,有預激波伴QRS波群時間延長、以及有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改變,稱之為w-p-w綜合征。195
一、房顫合并冠心病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臨床上,房顫與冠心病存在緊密的相關性,房顫會對冠心病的預后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有研究經過4年隨訪發現房顫患者的主要復合終點(包括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卒中和出血)風險均明顯高于非房顫患者。2005年1月至200
俄克拉荷馬兒童心臟中心的 Niu 博士近日在 Circulation 雜志上發表了預激合并室間隔運動障礙一例。 男性患兒,4 歲,因偶發嘔吐和暈厥入院。既往史無特殊,查體未見異常。 入院后第一份心電圖顯示 ST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