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占據世界1/5的人口,隨之而來的也是巨大的老齡化人口,腦卒中成為中國近些年來越來越常見的疾病。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腦血管的狹窄當前被認為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且狹窄程度的加重,伴隨癥狀也是不斷加重。之前對于腦血管狹窄在臨床上采用擴血管、擴容、醒腦藥物治療,主要針對輕度缺血性腦卒中,對重度腦卒中的療效欠佳,于是血管介入治療的發展為此提供了新的治療契機。 介入在中國的發展時間并不長,血管介入治療是指在血管上創建直徑幾毫米的小通道,對于病變局部進行針對性治療。由于其可以直接把藥物注入腦部病變部位,相比于使用藥物,治療周期更短,并發癥更少,現運用在腦部病變的治療變得越來越廣泛[1]。當前對于缺血性腦卒中伴有的腦血管狹窄,主要針對顱內動脈狹窄和顱外動脈狹窄兩個方面應用最多。 對于顱內動脈狹窄,常常伴有血栓存在,治療......閱讀全文
??(二)心源性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療??對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包括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等均可作為二級預防的首選藥物。NOACs的半衰期較短,不需常規監測凝血功能,但對于嚴 重腎功能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