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8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相當于2.0版(以下簡稱“新版”),對2010版(相當于1.0版)做了必要的修改。現初步解讀如下:一、概況:1、定義: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三類:柯薩奇病毒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等。且“新版”認為以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A71最為常見,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腸道病毒A71所致。與1.0版比較,“新版”中對于病毒的分類及說明更為詳細。2、易感人群及傳播途徑:與1.0版不同,“新版”認為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更容易多發;手足口病患兒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可通過密切接觸或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二、臨床分期及預后:患者感染病毒后的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為3~5天。1、第1期(出......閱讀全文
導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