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增選同等條件下女科學家優先!
近日,科技部、全國婦聯、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中國科協、全國總工會、自然科學基金委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為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更好發揮科技人才在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若干措施》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對女性科技人才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進行系統改革推進,圍繞培養造就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加強女性后備科技人才培養、加強女性科技人才基礎工作等6個方面,提出了16條務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若干措施》要求,事業單位要認真落實高級職稱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政策,符合條件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可自愿選擇年滿60周歲或年滿55周歲退休,年滿60周歲的......閱讀全文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1月9日,2016年度國
周濟:院士增選工作的公平公正
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專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我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在新時期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戰略要求,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在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科學報》圍繞這個話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嵇少丞:從此不再增選院士
從北美大學正教授位置上全職回國的饒毅先生,竟然沒能進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的名單,他表示從今以后再也不參加中國院士的增選了。饒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選舉是否“公平公正”的疑問推進公眾的視野。 只有想當院士的人才會去巴結院士,這樣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對中國科學發展的阻礙就越大。 如果中國有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中科研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分別啟動。這是去年兩院分別修改(院士)章程之后的第一次增選。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2015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5名(化學生物學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9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共53人,分學部以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中科院院士增選空缺近半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向社會公布后,人們發現,此次增選產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每兩年一次的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 近一半的名額空缺,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這次院士增選,又有哪些風向標? ? 釋疑 院士評選力求“經得起歷史檢驗”
白春禮:院士增選強調責任和學術性
9日下午的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報告中提到,2013院士增選更加強調責任和學術性。 在談到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時,白春禮說,院士增選是院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院士隊伍的質量、水平與聲譽,關系到學部乃至我國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國家十分重視,社會廣泛關注。2
院士增選,如何做到風清氣正
要說2017年科技界的大事,院士增選應該算一件。 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先后發布相關消息,開啟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大幕。盡管較之以往,兩院在這一事情上非常低調,社會反應也比較平淡,但由于院士在我國科技界的極端特殊地位和院士資源的高度稀缺性,依然有說說的必要,特別是兩院都強調的“確保
時評:院士增選凸顯“學術驅動”新機制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宣告我國院士制度在改革調整后的首次增選工作順利收官。 與往年相比,今年院士增選的最大亮點在于非學術因素干擾減少,行政干預的可能性降低,讓多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探索的目標終于成為現實。院士制度改革,不僅是為了“讓權力與學術各歸其位”,更在
兩院院士2017年增選工作啟動
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于日前啟動,本次增選延續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改革精神,嚴把“入口關”,堅決抵制不正之風。 此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根據相關辦法規定,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討論研究,給予6個新興和交叉學科各1個增選名額的支持,這些學科是:數理與信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