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型頸椎病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刺激和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從而產生交感神經紊亂的一系列癥狀。臨床常表現為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眼干澀、視物不清、耳鳴耳聾、心跳加快、心律紊亂、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肢體怕冷怕涼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發汗障礙,表現為多汗或無汗等心血管系統癥狀。筆者自2005年應用頸復康顆粒對其進行臨床觀察,療效甚佳,現小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72歲,患者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癥狀。并常常伴有明顯的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由于其缺乏特異性體征,所有患者均通過頸部X線進行確診。 1.2 治療方法 &nb......閱讀全文
交感型頸椎病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刺激和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從而產生交感神經紊亂的一系列癥狀。臨床常表現為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眼干澀、視物不清、耳鳴耳聾、心跳加快、心律紊亂、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肢體怕冷怕涼或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發汗障礙,表現為多汗或無汗等心血管
痹痛型:以頸項強直、頸背肩臂疼痛為主癥。 羌活1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威靈仙12克,片姜黃12克,牛蒡子10克,赤芍30克,香附10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一個月。
頸椎病是屬于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幾年由于人們長時間玩手機的習慣,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頸椎病主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和頸神經綜合癥,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是由于頸椎的長期勞累,骨質增生,或者是椎間盤脫出,韌帶增
一、頸椎病(脊髓型)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頸椎病(脊髓型)(ICD-10:M47.1↑ G99.2*) 行頸前路減壓植骨固定、頸后路減壓植骨固定、頸前
主方:粉葛根50g 薏苡仁30g 板藍根15g 左牡蠣15g 桃仁15g 骨碎補30g 赤芍30g 羌活15g 威靈仙15g 雞血藤30g 血竭3g(上等
粉絲骨病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其中又以頸椎病,腰椎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高,對人類健康危害大,中醫臨床治療以“祛邪,通絡,止痛”為根本大法。或蟲蟻通絡,或溫經通絡,或活血通絡,兼以健脾,補腎,理氣等。多以蟲類藥為主,均能取得滿意療效。但動物藥多辛燥宣散,性味剛烈,或有小毒
脊髓型頸椎病是指影響頸椎椎體和椎間盤的進行性退行性病變。該過程可導致中央椎管狹窄,壓迫頸脊髓并產生稱為脊髓型頸椎病的脊髓功能障礙綜合征。病理生理學-頸椎病是頸椎非特異性退行性變化的一般術語,在老年人中很常見。這些變化包括椎間盤退變導致椎間盤突出;小關節,椎體和椎體骨贅形成;和后縱韌帶和黃韌帶的骨化和
頸椎病在醫學上的獨立性已得到公認,其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已及治療原則已經有了統一的概念及標準。目前通用的頸椎病診斷標準及類型如下: 一般原則: ①臨床表現與X線片均符合頸椎病者,可以確診。 &n
頸椎病可發于任何年齡,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另外,臨床上頸椎病有多種表現,其中頸源性眩暈最為常見。前不久,天津市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六成眩暈癥狀是由頸椎病引起的,這是因為頸椎病患者的病變部位容易發炎、水腫,引發腦供血紊亂,從而形成頸源性眩暈。具有關專家介紹
患者男,60歲。四肢無力,手握力弱,步態不穩,近日病情加重,經醫生查體發現,患者精細活動失調,運動神經元損傷表現,四肢反射亢進,肌張力增強。 一、患者可能的診斷? 答:脊髓型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