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人類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國已經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曾經為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繁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針灸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醫理論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內經》作為中醫學的第一經典,更是針灸理論的淵藪、臨床運用的規范。 針灸的起源 《黃帝內經》記載了針灸的起源,《素問·異法方宜論》云:“砭石者,亦從東方來……毒藥者,亦從西方來……灸焫者,亦從北方來……九針者,亦從南方來……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指出灸法來源于北方,因“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即北方是自然界封閉固藏之氣所在,也是陽氣閉藏之處,地勢較高,天氣寒冷,人們因為游牧而常居住在野外,以乳制品為食,乳制品性涼易引起腹脹,所以......閱讀全文
針灸療法作為與藥物療法有著明顯區別的獨特療法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已有300多種疾病可用針灸治療,其中針灸治療有明顯療效的病種有100種左右。綜觀近年來本人在臨床及學校教學之所遇,淺談針灸學習中的三個誤區如下。 1 偏重手法的練習,輕于中西醫綜
針灸療法是中醫學的瑰寶,世代流傳,只因其療效卓著!然而越是盛行的方法,卻又會有很多干擾因素。可能由于辨證、選穴、定穴、手法、時令、體質、病程等因素就會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由此也變造成社會上對針灸存在這樣那樣的看法,甚至有些所謂的“大家” 武斷地懷疑、否定針灸治療疾病的作用。
放血療法作為內病外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為了取長補短,本文試從藏醫《四部醫典》和中醫經典著作《內經》比較的角度,對其淵源、工具、辨別、操作、弊端、作用等五個方面對放血療法的臨床應用作粗略探討。 1. 放血療法的淵源 &nb
胃腸型食物中毒較常見,是由于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發于夏秋季,集體發病,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病人有進食變質食物,海產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蛋食物史。各型食物中毒其感染癥狀基本相似,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炎癥狀。大便可為稀便、水樣便或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數小時至7天,多數為1~2天。起病前有食入污染食物或與痢疾病人有密切接觸史。臨床表現主要為起病急驟,畏寒、寒戰伴高熱、腹痛、里急后重,每天排便多次,膿血便、量少;左下腹痛伴腸鳴音亢進,嚴重者表現為中毒型痢疾。糞便鏡
“情志”概念古而有之,先秦文獻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最早明確提出當屬明代張景岳的《類經》一書。七情在一般情況下,屬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現象。若能恰當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則有益于健康。但是,如果情志過極便可能直接傷及臟腑精氣,甚至擾亂氣機而引起機體多種功能紊亂。這時候“七情”便成
導讀:頭針是中醫針灸的常見治療方式,是在中醫針灸與現代醫學中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而成,其具體操作是通過**頭部特定穴位或某**區域,達到治療全身疾病的目的。1.頭針源流3000年前針灸經絡的發展初期諸子紛爭、百家爭鳴,存在經脈理論繁多,針灸流派也各有不同。古人認為“人老頭先老”,頭腦是人
前言十二經筋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體筋肉骨節的病癥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本人通過對門診病例的長期觀察總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采取已經筋分型論治的方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一般資料從本科室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門診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取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