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銀屑病的治療目標從皮損消失轉變為“得正汗”,為中醫治療銀屑病開辟了一條新路;把中醫汗法從發汗拓展為以汗為目標的“廣汗法”,使中醫的治法理論更容易落在實處。這是筆者近年來的思考和努力方向。很多同道將“廣汗法”試用于銀屑病及其他疑難雜病的治療,出現了很多共性問題。 測汗是由葉天士首先提出的。在《吳醫匯講·溫證論治》中有“熱病……救陰不在補血,而在養津與測汗”之語。王孟英收入《溫熱經緯》時據種福堂本刪除多字,改為“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于是“測汗”之說并不為人熟知。 王氏刪字本意已經無從考證,但王氏此舉卻讓一種重要的臨證思路與當時的中醫界失之交臂。應該說,葉氏“測汗”之說代表的是一種更直接的、更容易為大眾理解的中醫臨床理論。在中醫需要與西方科學對話的今天,“測汗”說所代表的中醫臨床理論將更顯示出其獨特的價值。 &nbs......閱讀全文
根治,從 患者角度理解為治愈且不再復發;從醫者角度理解為“治病必求于本”。與西醫學對于銀屑病病因、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相對應,西醫學對于本病的治療只有 對癥、試探性治療,于是根治無從談起。而與中醫學對于本病病因明確、病機清晰相對應,中醫學對于本病從預防、治療、療效鞏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