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女,34歲,2010年10月9日初診。3個月來,食欲亢進,消谷善饑,形體明顯消瘦,體重減輕5公斤。口苦且干,畏熱心悸,自汗,心慌睡眠不安,大便溏薄,日3~4次,精神萎頓。刻診:消瘦面赤,雙側甲狀腺呈彌漫性增大,舉手震顫,舌紅苔薄,脈細弦。西醫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證屬肝氣郁結,郁火生痰,肝火乘胃,肝強脾弱,氣陰兩傷。治當抑肝扶脾,清火養陰。處方:玄參15克,麥冬10克,生地18克,生白芍15克,知母6克,夏枯草12克,生牡蠣24克,丹皮9克,胡黃連6克,香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10劑。 藥后癥狀基本緩解,體征平穩,繼以前方加梔子10克,旱蓮草9克。患者前后服藥30劑,癥狀消失,體重增加,甲狀腺腫大消散,體已康復。停藥后半年隨訪,無復發。 按:甲亢一病,與中醫學“食亦”、“中消”、“癭瘤 ”等病有關。《內經》云:“大腸......閱讀全文
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并非一種疾病。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病因較為復雜,病程遷延。根據病因不同,臨床癥狀多樣化,治療原則各異。在青年發病人群中,慢性遷延性腹瀉長期不愈,見于多種病因,大致可分為全身性疾病、肝膽胰腺疾病和胃腸道疾病。當長期腹瀉伴肝功損害時,需
強迫游泳、懸尾、曠場實驗相關-抗郁丸對CUMS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及機理的影響摘要:目的 研究抗郁丸對慢性溫和不可預見性應激(CUMS)抑郁癥大鼠行為學及血清中甲狀腺激素、細胞因子的影響,探討抗郁丸治療抑郁癥的作用機理。方法 采用慢性溫和不可預見性應激結合孤養方法構建CUMS大鼠模型。60只雄性大鼠隨機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常被認為是由腸炎、消化不良等引起,很少引起重視。肝病患者服藥后腹瀉癥狀不緩解時,需警惕***性腹瀉。一、臨床資料一般資料:患者,男,32歲,農民。主訴:腹痛、腹瀉20余天。現病史:患者于2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瀉,大便為稀水樣便或黃色稀便,不成形,一日數次。無發熱、無下墜感。伴
在通常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尿糖呈陽性,但在少數情況下可以呈陰性。反過來說,尿糖陽性者不一定是糖尿病,尿糖陰性也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排除糖尿病。尿糖不能作為糖尿病診斷、治療及療效判定的主要依據,因為尿糖陽性雖可見于糖尿病,也可見于其他情況。 1.當人們剛吃完水果、蜂蜜、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又稱甲狀腺毒癥,簡稱“甲亢”,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及機體代謝增高,表現為心悸、多汗、甲狀腺腫、眼癥及多食消瘦等的臨床綜合征。中醫雖無這個病名,但古人對此早有記載,相當于中醫中的“癭氣”、“肝郁”、“癭瘤”及“消渴”等范疇。現代醫學主要通過抗甲狀腺
越鞠丸是朱丹溪《丹溪心法》方,是通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郁之劑,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脹疼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之癥均可施治。筆者在臨床中謹守肝脾郁結之病機,根據不同案例病因病機的特點,精于辨證,靈活遣方施藥,推廣新用于“自汗”、“陽痿”、“痛經”、
甲狀腺瘤的規范化治療1、甲狀腺瘤的規范化治療之 良性甲狀腺結節,提倡局部切除或剜除,力求保留正常腺體,避免全甲狀腺切除,尤其是青少年患者。2、甲狀腺瘤的規范化治療之 甲狀腺癌不應當做部分切除或剜除,因其殘留腫瘤比例較高,至少應行腺葉及峽部切除,另有不少學者主張行甲狀腺全切術,認為這一術式會降低局
重癥肌無力是神經系統肌病中比較常見的難治病。在李庚和主任引領下,上世紀60年代起即開始運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經歷了一個探索實踐、總結提高、開拓創新的過程。在診治本病的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醫學術觀點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這在中醫藥治療重癥肌無力領域內是十分突出和獨
橋本氏甲狀腺炎比較隱匿,大多數患者癥狀不典型,臨床易于誤診,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報告患病率為1.6%,女性發病率為6.9/1000[1]。將隱性病例算上,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達約10%。因此,中青年女性發病人群中,要高度警惕“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能。下面,筆者回顧分析1例臨床病例,旨在提高對于橋本氏甲狀腺
兒童急性中毒是臨床常見急癥,是除外傷外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本篇借一例兒童百草枯中毒的病例,涉及叛逆期教育,聊聊兒童中毒的相關話題。 病例回顧一、活動后心悸氣促,一度懷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男,14歲,學生。主訴:活動后氣促,心悸20余天,加重伴呼吸困難、發熱7天。現病史:緣于20余天前無明顯誘
1.1石斛研究進展石斛屬(DPdrobium sw.)為蘭科第二大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約有1500 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大洋州等地。我國共有74種,2個變種,分布于 華南及西南地區,如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目前供藥用的石斛屬植物有51 種。但中國藥典(2000版)僅收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是指甲亢表現有急劇的致命性加重。這是甲亢少見的并發癥,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診斷或治療不徹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發生,女性多見,各年齡均可發病,兒童少見。特征為發熱,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以及循環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或胃腸系統的功能障礙。一般在嚴重甲亢
主動脈竇瘤破裂,多為先天性,絕大多數竇瘤發生在右冠竇和無冠竇,以右冠竇最為多見[1]。 先天性主動脈竇瘤及其破裂,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占心內直視手術的1.2%~2%。右冠狀動脈竇,主動脈竇瘤患者常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間隔缺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等;肺動脈瓣下型室間隔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