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以成簇水皰沿身體一側呈帶狀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痛劇難忍為主要特征。本病多發于春秋季節,以成人多見,可發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尤以腰脅部位常見,故又名“纏腰火丹”。筆者采用蛋清青黛膏外涂治療“蛇串瘡”多例,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價格低廉。 方藥組成:青黛50克,雞蛋3枚(取蛋清)。將青黛用蛋清調勻涂抹患處,每日3次,一般3天左右即可明顯見效。 典型病例:龔某,女,38歲,右側面頰部蔟生水皰,劇烈疼痛,即用青黛膏涂抹而痛止。但患者覺青黛膏涂抹面部有礙觀瞻,即用清水清洗之。是夜疼痛加劇,皰疹向頸項部擴展,次日來診: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滑。治宜清肝瀉火,予以內服龍膽瀉肝湯加外涂青黛膏,3日而愈。 青黛為馬鞭科植物路邊青,十字花科植物菘蘭等的加工品,性味咸寒,歸肝、脾、胃經。以清熱解......閱讀全文
帶狀皰疹以成簇水皰沿身體一側呈帶狀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痛劇難忍為主要特征。本病多發于春秋季節,以成人多見,可發于身體的任何部位,尤以腰脅部位常見,故又名“纏腰火丹”。筆者采用蛋清青黛膏外涂治療“蛇串瘡”多例,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價格低廉。 方藥組成:
基礎方:土茯苓、馬齒莧、苦參各30克,板藍根、野菊花、丹參各15克,連翹、黃柏、梔子、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隨癥加減:發于胸背部加柴胡、龍膽草各10克,香附12克;發于腰骶部加杜仲、牛膝各10克;發于頸肩部加葛根12克,薄荷、羌活各6克;發于頭面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用自擬方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滿意。方藥組成:龍膽草、珍珠母(先煎)、金銀花、柴胡、丹參、板藍根各20克,梔子、黃芩、郁金、丹皮、紫草各15克,降香、生甘草各10克,大黃6克(后下)。若發于顏面加牛蒡子、野菊花各12克;發于腹部與下肢加蒼術、豬
外用方:馬齒莧50克,青黛50克,僵蠶30克,天花粉50克,貫眾60克。共研細末,高溫滅菌備用,根據皰疹面積適量運用。每次先放一層紗布在皰疹上,將藥沫薄薄涂在上,再用紗布敷上,每日1次,每次敷4~6小時。 內服方:貫眾15克,馬齒莧30克,僵蠶8克,
帶狀皰疹,祖國醫學稱為“蛇丹”或“纏腰火丹”, 好發于背脅腰腹部,此病多由肝經郁毒所致。筆者擇錄外治三法 ,臨床用之,可收滿意療效。 蘄冰散:蘄蛇30克,冰片20克,研細末用麻油調為糊狀涂敷患處,每日3次。 放血法
一般資料:患者男性,63歲,職業農民。因左側頭面部、頸部起皰疹、辣痛3天于2018-8-28入院。患者自訴3天因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左側頭面頰部及左側頸部皮膚起皰疹辣痛不適,沿著左顳部周圍、左面部及左頸部呈帶狀分布,無肢體放射痛,無其他不適癥狀。初因癥狀輕能耐受而未就診醫治,在家休息后無好轉,疼痛加重而
一、帶狀皰疹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帶狀皰疹(不伴有并發癥)(ICD-10:B02.9)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
帶狀皰疹是一種皮膚科常見的疾病,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皰疹樣的改變。這種疾病多發生在小兒和一些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的患者身上。這種病毒主要侵襲人體的神經和皮膚。常常通過空氣飛沫等媒介,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體內,在患者抵抗力降低的時候,侵襲人體而造成病變。侵襲神經會造成局部的疼痛,這種疼痛有刀割感和
26歲的小王最近工作特別忙,飲食不定時,晚上也睡得不太好。她想著撐過這段時間再好好休息,沒想到疾病卻突然而至:先是左邊的下牙痛,一直痛到耳朵里,整晚都睡不著覺,接著幾天后在牙痛的位置出現了一些綠豆大小的紅斑,隨后疹子越來越多,一簇一簇的像水泡那樣呈條帶狀排在下頜及耳朵旁邊,還出現了
玄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的根,亦名元參。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涼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療熱病煩渴、發斑、津傷便秘、咽喉腫痛等多種病癥。筆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帶狀皰疹多例,療效頗佳,舉例如下。 患者,女,82歲,2008年3月12日初診。訴“右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