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額投資加速發展安全新能源
新能源的開發一直以來都備受各國關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和資源小國,一直把開發新能源作為立國之本,不僅將有限資源的能量用到極致,還積極探索和研發各種可替代性能源。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隨著經濟發展、國際形勢變化以及能源技術的變革,日本的能源選擇也經歷了從水力到煤炭和石油、再到大力發展核能、如今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轉變的曲折過程。今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和社會的能源觀和能源戰略出現了根本變化,開始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加速發展安心、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日本政府已決定對可再生能源追加巨額投資,太陽能發電設施方面追加投資12.1萬億日元,風力發電設備追加投資10萬億日元。 此外,在日本礦藏貧乏的稀有金屬方面,日本就已經計劃投資20多億美元用于可替代稀有金屬材料的研究上。當前,日本有些大學已經研究出不使用......閱讀全文
新能源:降息利好新能源電站資產
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自 2014 年11 月 22 日起,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 0.4 個百分點至 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 0.25 個百分點至 2.75%,長期貸款基準利率由6.55%降至 6.15%。 降息利好新能源電站運營資產。風電、光伏等新能
新能源企業瘋子黃鳴的“新能源之戰”
2012年7月20日,處于漩渦之中的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明股份”)董事長黃鳴站在了眾多媒體面前。 從今年6月29日至今的二十多天來,因主動中止IPO審查,皇明公司備受媒體的關注。主業盈收下降、低價拿地、地產滯銷、“太陽空谷”等等各種猜測、質疑,甚至謠言紛至沓來。 皇明
歐美新能源與亞洲新能源領域分析對比
國際能源網訊:美國清潔能源技術嚴重落后,歐洲也是一樣,很難跟上中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但是,歐美認為幸運的是大部分資金并不是在太陽能電池板上,資金對于歐美發展新能源領域不是問題。 現在歐美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領域,美國設立了新能源補貼計劃,給很多新能源企業發放新能源補貼。但是這并不能從
新能源商會:政府應積極引導幫扶新能源產業
始于去年10月的美國針對中國光伏企業“雙反”調查一案最近又有了新進展。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根據終裁,美國商務部認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生產商或出口商在美國銷售此類產品時傾銷幅度為18.32%-249.96%。
新能源作用日益凸顯 盤點各國如何發展新能源
國際能源機構日前發布了《2012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作用在未來幾十年將日益凸顯,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總發電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太陽能的增速最快。與此同時,生物能源的供應也大幅增加,水電、風能和太陽能成為全球能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實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日
新能源觀察:新能源汽車保險期待破冰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如何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保險保障,引起了業內關注。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指出,要建立新能源汽車金融信貸、保險、租賃、物流、二手車交易以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體系,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質量安
新能源產業探底
2013年的冬天格外冷,尤其對新能源行業的工作者來說更是如此。在經歷了一個時期近乎瘋狂的擴張之后,人們突然發現,新能源產業并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收益。高負債率,產能過剩,以及歐美貿易壁壘等諸多問題不斷地給行業發展增設門檻。而在挽救行業危機以及排解企業困難過程中本應扮演重要角色的政府部門,即使在不間斷
新能源 綠色崛起
發展新能源產業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區歷史定位的必然選擇。 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是開放創新、綠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大風刮黃金、河水淌白銀、陽光灑珍珠、溫泉似寶盆……”這是對承德豐富的新能源最形象的比喻。 這里是僅次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之一; 這里是堪比“西藏羊八井”的我國地熱
新能源汽車電機試驗設備分析新能源電機特點
新能源汽車在目前汽車市場上面發展比較火爆,其中,新能源汽車電機試驗設備測試的電機系統在新能源汽車中占據重要地位,那么,新能源汽車電機有什么特點。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還有個特點就是效率要高、區要廣、重量要輕,由于當前充電樁的尚未普及,續航里程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短板,而提升續航里程的方法就是:提升驅
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清潔煤領銜中美新能源合作
科技部副部長曹建林24日表示,中美新能源研發合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技術和清潔煤三領域。 曹建林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的第二場會間記者會上說,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是目前中美兩國科技交流與合作的重點。根據中美簽訂的新協定,中美同意共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