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一直是困擾中西方社會的疾病之一,突發性、不可預測性和高死亡率使其愈發駭人。但據每日科學網近日報道,科學家首次揭示了通過遺傳缺陷可以預測猝死的風險。 心臟性猝死是指由心臟原因導致的、在急性癥狀發生后1小時內的自然死亡。遺傳缺陷是由于人體染色體或染色體所攜帶的遺傳物質發生異常而引起的疾病。這項最近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新研究,揭示了特定的基因突變的功能:這些突變導致的缺陷能夠極強的預測患有長Q-T間期綜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稱為復極延遲綜合征。是指心電圖上QT間期延長,伴有T波和u波形態異常,臨床上表現為室性心律失常、暈厥和猝死的一組綜合征,根具有無繼發因素將其分為先天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兩大類)的患者猝死或其他心臟事故的風險。當Q-T間期延長時,心臟更易受到心律失常的影響。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跳動過快或過慢,如果不治療可致猝死......閱讀全文
心臟性猝死一直是困擾中西方社會的疾病之一,突發性、不可預測性和高死亡率使其愈發駭人。但據每日科學網近日報道,科學家首次揭示了通過遺傳缺陷可以預測猝死的風險。 心臟性猝死是指由心臟原因導致的、在急性癥狀發生后1小時內的自然死亡。遺傳缺陷是由于人體染色體或染色體所攜帶的遺傳物質發生異常而引起的疾病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一、市場現實需求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國為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在每年約1600萬的新生兒中,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童總數高達90萬。 僅唐氏綜合征一項,中國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億元左右的經費,用于患兒的醫療和社會救濟,存活下來的出生缺陷兒童多為終生殘疾或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在醫學領域,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病人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修改人類DNA的第一次嘗試是由Ma